90後夫妻重返山林 傳承使鹿文化 |2024.08.01 語音朗讀 53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阿尤莎(右)在放養點,與丈夫吳啟明拍攝短影片。圖/新華社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根河市金河鎮,阿尤莎馴鹿放養點周邊環境。圖/新華社阿尤莎(右)和丈夫吳啟明在放養點的撮羅子前與他們最喜愛的馴鹿「盆盆」合影。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夏日裡,中國大陸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根河市金河鎮的大興安嶺鬱鬱蔥蔥、滿眼碧綠,馴鹿在樹下休憩,鄂溫克族姑娘阿尤莎(Ayousha)和丈夫吳啟明在林間忙碌,挑水劈柴、薰煙驅蟲、照顧馴鹿、接待遊客是他們每日的工作。敖魯古雅鄂溫克族是大陸目前唯一飼養馴鹿的少數民族,被稱為「最後一支使鹿部落」,世代以游牧為生,以馴鹿為代步工具彼此互惠共生,鄂溫克意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鄂溫克族最有特色的使鹿部落長期生活在大興安嶺原始森林,他們2003年從山林中搬遷到根河市定居,但是馴鹿養殖的傳統文化依然較為完整地保留下來。最年輕養鹿人 撮羅子當住所阿尤莎便是敖魯古雅鄂溫克人,從小與家人在密林深處長大,她和丈夫吳啟明都是「90後」(1990年後出生),目前是當地最年輕的養鹿夫婦;為了傳承使鹿文化,身為漢族的吳啟明2019年陪著阿尤莎從城市回到森林,在根河市金河鎮一處森林中成立阿尤莎馴鹿放養點。他們的住所叫「撮羅子」,又稱「斜仁柱」或「撮羅昂庫」,是鄂倫春、鄂溫克、赫哲等民族的一種圓錐形「房子」,意思就是「用木杆搭起的尖頂屋」,這正是撮羅子最主要的特徵。鄂溫克族採用半野生的方式放養馴鹿,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是馴鹿集中產仔期,在放養點,阿尤莎夫婦在地面舖上厚厚的草墊,給母鹿準備好豆餅、飲水,阿尤莎指出:「臨產的母鹿我們已經圈起來了,如果牠在野外生產,很容易受到熊、猞猁等野生動物的襲擊。」除了時刻關注母鹿的狀態,阿尤莎還要提前選好接生營地:「周圍不僅要有豐富的苔蘚、石蕊,地勢也一定要平緩,如果有野生動物過來,我們能第一時間發現。」「我們的馴鹿從出生開始就要適應自然環境,這樣才能茁壯成長。」阿尤莎解釋:「產後我們會把母鹿和鹿仔拴在一起,要不然母鹿會不認鹿仔。」手機拍短影片 記錄生活點滴自由穿梭在林間的馴鹿,擁有巨大的角、高大的身材,但是眼神卻分外溫柔,許多遊客停下來撫摸牠們的皮毛甚至柔軟的鼻子和下巴,和馴鹿來個親暱接觸。阿尤莎和丈夫吳啟明閒暇時拿起手機,透過鏡頭記錄生活點點滴滴,借助短影片平台宣傳使鹿文化,吸引遊客前來體驗遊玩。吳啟明說:「這裡沒有大城市的人潮洶湧,有的只是蟲鳴鳥叫,照顧馴鹿成為我們在山裡唯一的娛樂活動,既然選擇陪著妻子共同傳承使鹿文化,我就不後悔。」 前一篇文章 網路線要穿洞 貓幫主人拉線 下一篇文章 小伙每日扛磚14小時 年存181萬元 熱門新聞 01紐國馬努考東區警局培訓 北島佛光山召開2025.10.2802【樂齡遊學】 圓夢 現在就啟程2025.10.2803【遊藝筆記】蘇東坡的黃州赤壁 (下) 2025.10.2804三好校園共識營 306校推教育向善2025.10.2805【生活練習題】 讓愛更有彈性2025.10.2806空氣變蛋白 新肉革命來襲2025.10.2807波蘭「光之花園」燈光展2025.10.2808逕至醫學中心就診 部分負擔將加5成2025.10.2809佛光童軍北區歡喜木頭車 歡樂競賽2025.10.2810從地涌出一朵淨蓮 寫於南華大學三十周年前夕2025.10.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鬥雞眼喵星人 從浪浪變網紅神祕金色月熊 罕見雨林巨獸7千萬年前恐龍蛋出土 保存狀態完美法國可頌郵票 聞得到麵包香尼泊爾隱藏版高峰 冒險家新聖地扮熊人偶太可愛 防熊宣導片失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