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年度峰會昨日在台北舉行,會中宣布台灣正式成為IPAC成員。圖為副總統蕭美琴在台北賓館接見訪團成員。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年度峰會昨登場,包括23國及歐洲議會,共49位議員及政要來台與會,賴清德總統受邀以「台灣的全球願景」為題發表談話。賴總統強調,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領導力,「不卑不亢,維持現狀」,並指出,台灣願意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以對話取代對抗;賴總統表示,法律和歷史不能做為對外侵略的藉口,他認為中國大陸錯誤詮釋聯大2758號決議文,是為了建構武力犯台的法理依據。
賴總統於談話中表示,台灣將以「和平4大支柱行動方案」,做為行動指引。賴總統指出,第1個支柱是「強化國防力量」,台灣將持續推動國防自主,及國防採購,建立引進新興技術的機制,以及建構全民防衛體系。
第2個支柱是「建構經濟安全」。他指出,台灣擁有強大的科技實力及創新能力,半導體產業領先全球,台灣將持續努力,跟理念相近國家,一起打造「民主晶片」(democracy chips)永續供應鏈,同時也期盼和各國深化經貿連結。
第3個支柱是加強與民主國家肩並肩站在一起,共同發揮威懾的力量,以備戰來避戰,靠實力達到和平的目標。
聯大2758號文 未決定台政治地位
賴總統說,第4個支柱則是「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領導力」。他表示,身為國際負責任的一員,台灣會致力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不卑不亢,維持現狀,也願意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和大陸進行交流,降低衝突,達到台海和平。
IPAC成員並在賴總統發表談話後,舉手通過攸關聯大2758號決議文的典範決議(IPAC Model Resolution on 2758)做出4點認定,包括2758號決議文沒有提及台灣,也沒有決定台灣的政治地位,更不建立大陸擁有對台的主權,同時它也沒有提及台灣在聯合國的地位,以及台灣在聯合國組織的參與。
IPAC決議表示,對大陸曲解2758號決議文來支持「一中原則」,並將「台灣」在歷史文件上改稱為「台灣、中國的一省」表達遺憾。
台灣昨加入IPAC 成員達41國議會
此外,IPAC執行董事裴倫德(Luke de Pulford)於下午記者會中宣布,台灣正式加入IPAC,並由民進黨立委范雲、民眾黨立委陳昭姿擔任共同主席。台灣與哥倫比亞、伊拉克、馬拉威、所羅門群島、甘比亞及烏拉圭等其他6國,一同成為IPAC新成員。IPAC於2020年成立,加上昨日宣布的新成員,成員達到41國家的議會,逾250位跨黨派國會議員。
國民黨、民眾黨立委昨未出席IPAC年會,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說,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有接到邀請函,循例過去沒有參加,這次也沒有參加。范雲說,IPAC大門已為台灣打開,做為台灣的主要政黨,大家可以一起參與,守護台灣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