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家發展委員會昨發布6月景氣燈號,受惠半導體供應鏈及伺服器需求熱絡,加上傳產外銷回穩,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較5月增加2分至38分,亮出2021年12月以來、時隔2年半的首顆代表景氣「熱絡」紅燈。國發會官員表示,製造業不均衡復甦情況已有改善,加上年底人工智慧(AI)消費端應用需求可期,下半年景氣應可樂觀看待。
分數在紅燈下緣 不排除仍有風險
不過,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處長邱秋瑩也提醒,6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38分,由於分數在紅燈下緣,對於未來經濟情勢的發展,仍不排除還是有風險存在,景氣復甦動能能否持續需密切觀察。邱秋瑩說,美國降息的時程,以及主要國家大選之後牽動財經政策的走向變化,都是下半年景氣復甦的不確定因素。
最近一次景氣燈號亮紅燈是2021年12月,再前一次則是2021年2月至10月的連9紅,當時主因疫情後經濟反彈,加上發放5倍券等因素撐起內需。
邱秋瑩表示,6月燈號亮出紅燈,主要受惠於半導體供應鏈與伺服器需求熱絡,加上傳產外銷回穩,而領先、同時指標續呈現上升,顯示國內景氣持續增溫。而在9項構成項目中,工業及服務業加班工時由綠燈轉呈黃紅燈,分數增加1分;海關出口值由綠燈轉呈紅燈,分數多2分;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由黃紅燈轉呈綠燈,分數少1分;其餘六項燈號維持不變。
也就是說,6月景氣燈號的9個構成項目,有5項亮出紅燈,除了海關出口值,還包括股價指數、工業生產指數、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與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
對於國內產業復甦程度不一,邱秋瑩指出,資通訊、半導體等產業出口依舊強勁,傳產也有起色,包括石化、礦產品、機械等傳統產業出口訂單都轉正,顯示產業去化庫存已告一段落,不均衡復甦的情況有所改善。
景氣熱絡下 學者:有3隱憂
6月景氣燈號亮出睽違2年半以來首顆代表景氣「熱絡」的紅燈,但國內學者表示,因低基期因素,短期內仍會亮紅燈,但要注意地緣政治及美國總統大選造成的動盪,以及AI科技發展的隱憂。此外,全球終端需求因為中國大陸及歐洲都不好,只靠美國撐,一旦美國經濟反轉,台灣出口會受嚴重影響。
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彭素玲說,6月出口確實很好,亮出紅燈不意外,由於去年基期低,出口到10月才轉正,短期內應該還是會維持紅燈。但仍要注意地緣政治及美國總統大選造成的動盪,以及AI科技發展等3大隱憂。她說,市場也擔心AI是否會重演2000年的網路泡沫,雖然AI發展目前是有亮眼的營收,但未來若有新的法規或管制,對其發展形成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