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英國製造業產值不斷下滑,最新數據顯示,如今該國已經摔出全球前10大製造國榜外,為工業革命以來首見。台灣則已超車英國,成為第11大製造國。
英國《電訊報》、《衛報》報導,根據遊說團體Make UK的最新分析,英國落居第12大製造國,每年產值為2000億英鎊(約新台幣8兆元),排名在台灣之後;這是有紀錄以來,英國首次跌出前10大製造國榜外。英國在2000年時,仍是第5大製造國。
與此同時,台灣名列第11,小贏英國一名,主要是台灣在全球晶片生產占據主導地位。
台灣生產約9成的世界最先進晶片。工研院估計,今年台灣IC業產值將突破新台幣5兆元。蘭德公司(Rand)政治科學家郭泓均(Raymond Kuo)表示,「台灣完全擊敗其他國家地區」,當地公司可以請碩博士員工輪三班制,以維持晶圓廠的每天運作,而且還有支援晶片生產的第2生態系統。
中國大陸續居世界龍頭製造國,每年產值達5.06兆美元(約新台幣166兆元),占全球生產的近3分之1;美國排第2,產值為2.7兆美元(約新台幣88兆元),接下來第3~5名,分別是日本、德國、印度。
Make UK比較了2022年各國的官方數據,做出以上結論,突顯新任英相施凱爾(Keir Starmer)面臨的挑戰。施凱爾想改造英國製造業,並替鋼鐵和國防等傳統領域,與電動車、風電等未來科技,取得投資。
Make UK執行長菲普森警告,最新的製造業產值數據,顯示英國為何需要緊急採取行動。他說:「這是重大劇烈的警鐘,我們身為製造大國的地位,亮起紅燈。先前的政府未善盡職責,其他國家則實施了強力的工業策略,並提振本國與外國直接投資。」
該團體呼籲政府正式採行工業策略,專注在該國強項,並提供支援,相關領域包括航太、製藥、豪華車,以及前沿科技如人工智慧(AI)、小型模組化核電廠(SM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