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raga Bhumi」除了巡防雨林,也會進校園開課。
圖/取自IG
@nuragabhumi.institute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位在印尼蘇門答臘島的勒塞爾生態系統,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方之一,更是全世界唯一一個讓老虎、大象、猩猩和犀牛在野外共存的地方,而其幕後功臣,是原住民女性護林員「Nuraga Bhumi」,它在梵語中的意思是:「獻身於地球的靈魂」。
1985~2014年間,蘇門答臘島的森林覆蓋面積減少一半以上,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數據顯示,由於非法狩獵、棲息地被破壞等因素,當地4個物種都面臨滅絕的危險,有些動物不得不離開雨林,送去動物園或庇護所,失去自由;為此,內拉.阿茲米(Nayla Azmi)2021年創辦Nuraga Bhumi,「眼見盜獵者猖獗,動物被迫離開雨林、關在籠子裡時,我知道,我們不能袖手旁觀」。
忽略原民權益 保育問題根源
勒塞爾火山國家公園成立於1980年,面積近110萬公頃,2011年被列為瀕危世界遺產,因周遭沒有圍欄,加上巡防員短缺,導致盜獵、非法砍伐樹林等行為猖獗,當老虎、猩猩等動物的棲息地被破壞時,牠們會跑去村莊或農場找食物,農民為了守護作物,就會設置防護措施,攻擊、捕獲這些動物,把牠們送去庇護所或動物園。
阿茲米表示:「我相信保護環境,是地球所有人類都需要承擔的責任之一。身為原住民婦女,我將繼續為保護、照顧我們的土地而奮鬥。」
她把自己視為通往更好解決方案的橋梁,除了致力保育,更成立Nuraga Bhumi,藉此回應當地保育工作存在雙重問題:性別失衡、缺乏原住民。
在大象、猩猩保育領域工作10幾年的阿茲米發現,「蘇門答臘島的自然保育者,只有約15%是女性,至於原住民婦女的比例可能不到一半」。
她指出:「許多與保護相關的計畫,把原住民視為森林的威脅,需要對他們進行教育或重新安置,這種心態貶低了原住民一直與森林建立的關係。」
阿茲米補充:「我們必須記住,只有在殖民主義,和管理這片土地數千年的原住民被迫流離失所的情況下,保護才有必要。這才是蘇門答臘保育真正的癥結點。」
為了有效做出貢獻,阿茲米讓團隊成員參加國家公園、其他自然保護組織開設的課程,學習如何運用GPS、相機、無人機等工具,來追蹤野生動物的身影,並懂得如何識別、拆除盜獵者所設下的陷阱;此外,團員也會互相傳授一些跆拳道技巧,以防巡邏時與盜獵者發生衝突。
讓孩童與動物 建立互信關係
這批婦女巡邏隊,得到勒塞爾火山國家公園負責人約西亞.金廷(Yosia Ginting)的支持,「儘管我身為官員,卻無法獨自完成這一切,需要更多的夥伴一起保護國家公園。一直以來,巡邏行動都被認為是男性的任務,但實際上,女性也能做到」。
除了巡邏,Nuraga Bhumi每周還為約75名當地兒童、青少年,舉辦保育課程,阿茲米認為:「盡早在兒童和動物之間,培養相互尊重的關係是關鍵,這樣孩子長大後,就不會想要破壞森林。」
巡防時,難免會遇到毒蛇等動物,但阿茲米從未感到害怕,她分享:「身處大自然時,我不會感到受到威脅,當我在那裡時,我找到了自己,感覺自己是其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