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因應2050淨零碳排, 環境部依《氣候變遷因應法》規定訂定5年為1期的階段管制目標,但至今第3階段管制目標的完整報告仍未見蹤影,環境部長彭啓明甚至多次在公開場合指出,按照目前的能源路徑,要達到第3期管制目標幾乎不可能。環團認為,第3期階段管制目標報告都還沒公布,環境部長就先喊達不到,批評政府不夠積極。
根據我國溫室氣體階段性管制目標,第1期(2016至2020年)國家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要較基準年2005年減2%;第2期(2021年至2025年)較基準年減少10%。
但我國2020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為2億6322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較基準年僅少1.88%,第一期目標確定破功;第二期雖尚未結束,但據日前公布的2022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為2億6413萬公噸,更僅較基準年少1.77%,排碳量還比2020年還多,2025年要比2005年下降10%恐怕很難達成。
至於第3期(2026年至2030年),國發會雖曾喊出目標減量24%±1%,但據《氣候變遷因應法》規定,環境部必須在實施年的前2年,也就是今年,就須提出完整報告,但至今只聞樓聽響。
彭啓明曾對外多次表示,台灣風力設備施工受疫情延遲,綠能的發展延宕,現在當務之急是大力發展綠能和找到新興減排科技,但以目前的國家能源路徑暫時還看不到有效方法。
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葉宗洸則表示,經濟部日前公布的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中,最令人擔心的是,這份報告將燃氣機組的裝置容量算進總裝置容量,卻未務實考量在天然氣接收站不足的情形下,如何進一步「以氣代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