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AI不能低估 也不能高估

文/陳國祥(資深媒體人) |2024.07.16
321觀看次
字級

文/陳國祥(資深媒體人)

人類即將全面進入人工智慧(AI)時代,面對這個基於大數據與AI新知識劃時代技術,我們對其效用與影響不能低估,否則將錯失善用其器的智能與配置,但也不能太過高估其衝擊與效應,否則可能誤入唯科技論歧途。

AI正以飛快速度迭代更新中。它絕不只是傳統算力基礎上的一次升級,比如自動駕駛,AI全面應用於汽車業將是一次劃時代的飛躍,帶來一場汽車工業革命。一個完全依賴神經網絡和數據驅動的汽駕時代即將到來。未來全自動駕駛的配備,反應速度比人快一倍,而且像有8隻眼睛一樣,全方位監控,毫無死角,必將完全碾壓傳統技術。

在AI全面到來之際,首先不應有認知盲點,否則將被時代轟隆駛過的車輛無情輾壓。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雖然仍占上風,但損失慘重,關鍵就在於AI落後,在沒有煙硝的戰場上慘輸,仍在繼續使用冷戰時期的武器及傳統作戰方式。

AI時代的戰爭大量使用現代科技輔助的衛星導航、無人機攻擊、智能導彈以及精準放空設備,戰場感知極度靈敏,精準打擊毫無誤差,防禦能力滴水不漏。科技的優劣對比,使得一艘艘龐然巨物般的潛艇、一座座造價昂貴的S400防空系統、一架架戰力為名的戰機,在電子干擾、無人機與導彈組合攻擊下瞬間化為灰燼。

人們對於AI認知偏差的另一極端是過度迷信,因而淪入唯科技論陷阱中,而且看不到AI未來可能帶給人類毀滅性災難的危險。AI發展之快,已經將倫理與安全完全拋在後面,其中一個誤區是唯科技論。

人類在20世紀曾因科技高度快速發展而產生極度自負的認知盲點,以為在每個科學新領域取得的成就,都大大加強人類在判斷自己的理性控制能力上的一種幻覺,從而產生知識上的自負,打算對整個社會實現宏大塑造計畫的企圖。

人類全面進入AI時代更可能興起唯科技論。基於大數據與AI運用所產生的自負感將無可避免,甚至變本加厲。這種新的自負將導致一切唯科學論,甚至一切唯AI是從,使得遭受科技重創的傳統文化、宗教信仰、倫理道德、人文精神更無可依托,更以為可借助新科技,對整個社會、經濟進行全面性的再規畫與改造。

AI對社會的衝擊目前剛開始,但人們對其影響力的估算似乎高過實際。英國期刊《經濟學人》最近指出,雖然人們普遍認為人工智慧將改變全球經濟,但到目前為止,人工智慧技術並未產生經濟衝擊,失業率與生產力也都沒有大幅波動。AI巨擘微軟從生成式人工智慧相關的銷售賺取的金額,也只有區區百萬美元之譜。

美國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的估計發現,只有5%的企業在過去2周使用了人工智慧。

即使在美國人工智慧重鎮的加州舊金山,許多技術人員也承認不會每月花20美元購買最好的ChatGPT版本。

AI普及速度不如原先的想像中快,主要原因是人們對於資料安全、演算法偏差、幻覺萌生的擔憂尚難擺脫,因而減緩人工智慧的推出及普及的速度,而人工智慧發展太快,技術很容易快速過時,因此延滯企業和個人投入大量資金。

人們原先想像人工智慧將像「海嘯」一樣衝擊勞動市場。然而,目前已開發國家的失業率普遍低於5%,接近歷史最低水準,富裕國家勞工的工作比例接近歷史最高水準,薪資成長也依然強勁。AI對於就業市場的衝擊或許被高估了。

AI能力高強,然而,《經濟學人》指出,總體經濟數據也幾乎沒顯示生產力大幅提升,依據官方數據進行的最新估計表明,中等富裕國家的人均實際產出沒成長,全球人工智慧中心美國的每小時產出仍低於2020年之前的趨勢,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調查得出的全球數據也沒顯示生產力飆升的跡象。由此可見,AI將使世界翻天覆地變化,但對生產力和人工替代的作用還有待觀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