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南台灣日照充足,光電開發案爭議多,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昨天舉辦南台灣光電開發與生態衝擊座談會,列舉近年多處生態或文資敏感地都被開發光電場,嚴重衝擊生態及文化。
環團痛批高雄馬頭山、台南七股、屏東石頭營等光電開發案,七股種電文蛤養殖及黑面琵鷺都明顯減少,馬頭山有活動斷層及生態資源,高市政府二度審查卻都不提;石頭營有近百個遺跡和坑道群及保育類無尾葉鼻蝠,屏東縣府卻核准繼續推動光電,護航財團;學者稱反對政府坐視業者在資訊揭露不對等情況下,搶劫土地、環境和未來。
台南七股廣大土地加上日照時數長,成為光電業者競逐的場所,七股沿海土地資源保護協會楊惠欽理事長表示,漁電共生養殖實驗只有漂亮數據,但實際是申請營運一年後室內養殖場有一半以上被撤照,且自從光電場大量圈地後,每年黑面琵鷺占比減少。
高雄市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理事長黃惠敏控訴,信鼎能源規畫在旗山馬頭山設置面積達五十五公頃的光電發電場,整個開發過程資訊揭露不公開透明,「綠能應是光明燈,為何要走黑暗路」,高雄市政府說在地居民反對就不會同意開發,但民眾還是擔憂害怕。
台灣生態學會理事楊國禎說,政府在發展光電最大問題,是把環境和生態切割而不是總體考量,讓財團大肆搶劫生態及人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