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隨著醫療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自費醫材愈來愈多,依《醫療法》規定,醫療機構收取醫療費用標準,由各縣市政府衛生局核定,但面臨數位醫材來臨,衛福部健保署將擬定研擬「自費醫材核准、核價平台」,將採單一窗口收件、申請文件格式統一,並與22個縣市衛生局建立聯合審查機制,加速自費醫材審查、核價,預計下半年推行試辦計畫。
單一窗口收件 申請格式統一
為解決自費醫材審查時間冗長問題,石崇良說,健保署已手研擬「自費醫材核准、核價平台」,採單一窗口收件、申請文件格式統一,且與各縣市衛生局醫審會建立聯合審查機制,因以往自費醫材審查、核價都由醫療機構提出,新制也將開放醫材廠商申請。
石崇良指出,自費醫材核准、核價後,依目前核價權責在各縣市衛生局,因此,各縣市最後自費醫材核價可能不同,如有些縣市可能認為台北市的核價太高,希望價格低一點,即便如此,業者也不需要重新申請,各縣市衛生局可以直接參考核准資料、快速核價。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說,健保署規畫自費醫材核准平台,主要是將各縣市相關的平台一致化、規格化且互相串接,希望自費醫材價格公開、透明,方便民眾可以跨縣市、跨醫院查閱。
健保財務結構 面臨調整
此外,隨著高齡化、少子化,健保財務面臨考驗。
據了解,衛福部最新預估明年健保總額成長率出爐,低推估為3.521%、高推估為5.5%,明年總額將達9112億至9286億元。
石崇良表示,台灣明年步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族群占比將達20%,隨著未來醫療支出的增加,為避免年輕世代負擔沉重的健保財務壓力,健保財務結構勢必面臨調整。
衛福部去年核定健保總額今年達8755.35億元,較2023年成長率為4.7%,增加391億元。昨送交「114年度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給付費用總額範圍(草案)」,併同健保署「114年度醫療給付費用總額範圍(草案)之財務試算」諮詢案至健保會,諮詢後將送交國發會審議,審議後將討論明年給付項目,年底由部長邱泰源核定。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說,健保總額制度上路前,每年健保成長率為14%,但總額制度上路後,每年平均成長率約為4.5%,政府應務實面對,長期控制總額成長率,造成醫護人員出走、缺藥問題,呼籲各界支持提高健保成長率,並調高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