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今年通過台灣大學申請入學一階篩選的學生之中,有超過四分之一未報名二階,直接拚分科測驗,高中三年辛苦做的學習歷程檔案也派不上用場。對此,學生團體推測,是因為二階還需大費周章準備備審資料、面試,但其實從功利的角度來看,想申請理想學校的話,學習歷程檔案「有就好」,最重要的還是學測成績。
一一三學年升大學申請入學日前放榜,根據台大統計,往年申請入學二階報名率多有八成,但近年跌至七成多,去年約百分之七十五,今年則是百分之七十三,代表有四分之一考生通過一階篩選,卻不參加二階甄試。
對此,學生團體EdYouth理事長李瑞霖說,填志願時,輔導室的教戰守則都是「兩個夢幻、兩個穩定、兩個保守」。如果學生最後只有上一個保守志願,又要為了一間學校而大費周章準備面試,以及學習歷程檔案等書審資料,倒不如直接考分科測驗。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高孟琳說,學習歷程檔案制度對於探索興趣是好的,但「綁升學」就會讓初衷失焦。這幾年觀察下來,很少學生高一就在做學習歷程檔案,大多是到高二下、在老師三催四請的情況下才開始做,從這樣的現象可以看見,學生完全把學習歷程檔案當成升學工具。
一○八課綱第一屆學生、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學生許靜玟表示,當年就讀高雄女中時,同儕多在高三下最後關頭才開始準備備審資料,因為覺得高一製作的內容太平庸,希望能增加成長歷程的豐富度。不過也有些同學正向看待,覺得最後那段趕學習歷程檔案的時間,確實有意識到自己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