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歐盟12日宣布,對進口中國大陸電動車徵收最高達38.1%的臨時關稅,此舉勢必引發大陸當局的不滿與可能的報復。
路透報導,負責監督歐盟貿易政策的歐盟執委會表示,關稅可能在7月前實施,比亞迪將被徵收17.4%的關稅,吉利被徵收20%,上汽被徵收38.1%。其他配合調查的公司將面臨21%的關稅,不配合的公司將面臨38.1%。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2日表示,歐方對自大陸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徵關稅,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損害中歐經貿合作和全球汽車產供鏈的穩定,最終也會損害歐洲自身的利益。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據「榮鼎集團」分析師指出,大陸去年對歐盟外銷價值100億歐元(約新台幣3479億元)的電動車,市場占有率增加1倍至8%。
《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德國政府強烈遊說「並未奏效」,歐盟執委會將把關稅提高到約35%,仍遠低於美國對陸電動車徵收的100%關稅。
智庫基爾經濟研究所(Kiel Institute)估計,若對大陸電動車額外加徵20%的關稅,進口量將減少4分之1。以2023年進口的50萬輛車,相當於約12.5萬輛,價值近40億美元(約新台幣129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