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歐洲議會選舉雖然中間派仍取得過半多數,但極右翼席次成長顯著,今後5年歐盟在移民、國防乃至擴大成員等政策恐趨保守,也可能鼓舞到大西洋彼岸的川普。
德國之聲10日報導,整體看來,中間派、自由派以及社會主義的政黨雖保住了席次優勢,但極右勢力的席次大有進展,而這可能影響歐盟對中國大陸的態度。專家擔憂在歐洲議會是否出現更多「習近平的朋友」。
《紐約時報》認為,極右派在歐洲議會的強勁表現可能在美國引發回響,鼓舞尋求捲土重來的前總統川普陣營。導致極右派崛起的因素包括不滿COVID-19防疫期間的餘緒、因疫情和俄烏戰爭被迫割捨廉價俄國能源所導致的通膨等。
美國CNBC新聞網指出,極右派在歐洲議會勢力增長,今後5年可能影響歐盟在移民、綠能、國防乃至歐盟東擴等面向。
移民仍將是新一屆歐洲議會政策議程一大核心,極右派將主張加強邊境安全並對歐盟以外移民立場更強硬。移民政策在南北歐可能出現明顯分歧。綠能轉型方面,由於生活成本變高和經濟成長疲軟,當前氣候政策在歐盟內已面臨壓力,今後遇到極右派的壓力恐更大。
分析圈表示,歐盟原訂2035年上路的禁售汽、柴油新車計畫很可能取消;歐盟恐從青睞再生能源轉為支持更便宜的能源供應,很可能支持更多核電廠及水力裂解法開採天然氣計畫。
雖然極右派在歐洲議會席次增加不至改變歐盟援助烏克蘭立場,但在歐洲國防尤其預算分擔上將出現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