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2023年「台灣藥品銷售(健保與自費市場)」排行榜出爐,前20名有9項為癌症治療用藥,肺癌用藥「泰格莎」蟬聯第1名。健保署統計,近10年癌症藥費平均成長率9.3%,去年癌症用藥給付達394億元,如何精準用藥是關鍵。
去年台灣藥品銷售排行榜,前20名藥品半數為癌症用藥,前4名依序為肺癌標靶藥「泰格莎」、「吉舒達」(肺癌、黑色素瘤)、「癌思停」(乳癌、大腸癌、肺癌)、「賀癌平」(乳癌),第9名「妥復克」(肺癌標靶)、12名「賀疾妥」(乳癌)、15名「保疾伏」(免疫療法)及17名「莫須瘤」(淋巴癌)。
藥師柯明道指出,肺癌已取代肝癌成為新國病,相關藥品如泰格莎、妥復克等,用量增加,肺癌整體治療費用也高。另外,B肝治療用藥韋立得和貝樂克、C肝用藥宜譜莎仍榜上有名,顯見肝病對國人健康的影響仍不可小覷。國人三高比率持續上升,但許多藥物專利期已過,由價格較低的學名藥取代,因此銷售排名逐年後退。
此外,為改善少子化對兒科帶來的衝擊,健保署推出兒科加護病房、新生兒住院診察費等加成給付,預估支出3.38億點,盼增加醫師投入意願。而為了提高簽署預立醫療決定人數,提供4類民眾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費健保給付,預計7月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