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兩岸開放交流後,民眾用語出現許多中國大陸用語,如「接地氣」、「碰瓷」等。文化部部長李遠認為「文化是加法不是減法」,文化本身就是一種融和,沒有必要排斥。
李遠以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演講中以華語、台語和英文夾雜為例,強調語言會隨不同族群進來後修改,認為文化一定要用加法才會更豐富。「台灣現今之所以珍貴,就在於它的多元,經歷過不同的文化洗禮」。
這幾年「台語」不但有了許多豐富的繪本、文學作品,連翻譯世界文學經典的台語出版品也陸續問世,推手之一、作家鄭順聰說,這是令人「心花開」的新時代。
鄭順聰表示,這幾年「語言平權運動」感覺已經變成台灣社會主流。比較具體的政策還包括文化部「文化部本土語言創作及應用補助」專案,間接、直接鼓勵更多台語文出版品的出現,尤其台語相關出版品,隨著各種創新編排、考究內容及有聲書的出現,台語出版品讓人耳目一新。
無獨有偶,自土木工程「跨行」設計的陳冠穎,在團隊justfont「jf字友社」計畫協助下推出字體「日花」,從二十世紀美術字中醞釀浪漫典雅的字體。
Justfont表示,日花字體發展已邁入第三年,從概念草稿成形為具體風格,預計製作超過九千字,不僅包含歐文字母、注音、數字,更有台語、客語羅馬字、漢字、原住民族語、粵語以及日文假名,期盼在民眾持續支持下,推展台灣文字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