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環境部於升格前、2018年起協助地方縣市興建的大型垃圾焚化廠完工後,事業員工生活垃圾與非例行性大型活動垃圾等,皆納入一般廢棄物中,使家戶垃圾焚化處理量逐年增長,近6年一般廢棄物暫存量,更增長3倍。環境部表示,暫置垃圾預計最快2036年全數去化。
2018年因應大型垃圾焚化廠全面完工,事業員工生活垃圾改列為一般廢棄物,及2022年起納入「非例行性排出垃圾」包括集中燃燒的紙錢、非例行性大型活動垃圾、工程美化垃圾、天然災害垃圾等,一般廢棄物妥善處理率自2015年的100%下降至2023年的93%,而一般廢棄物暫存量自2018年的21萬噸累積至2023年達84萬噸。
環境部長彭啓明昨天於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備詢指出,目前全國有24座焚化爐正在升級整備維持效能中,預計每年可處理廢棄物總量能約650萬噸,加上正在興建的5座,預計2027年29廠總處理量能可達每年700萬噸,最快2036年可將這84萬噸暫置垃圾完全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