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兩廳院上周公布二○二三年度售票數據報告,發現表演藝術節目票價較疫前的二○一九年大幅成長。尤以大型舞蹈節目票價漲幅最高,較二○一九年大漲六成八;大型音樂劇票價也較二○一九年漲三成三。而包括英、美與南韓,去年皆因劇場票價飆高引發討論,擔憂高票價可能扼殺下一代觀眾觀賞意願。
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是台灣規模最大的售票平台,上周發表售票數據報告。製作報告的陽明交通大學統計學研究所副教授高竹嵐表示,去年表藝節目整體票價上升。和疫前相較,大型舞蹈節目漲幅最高,中位數票價達九百七十七元,大型音樂劇票價中位數更達一千零五十三元。
劇場票價高漲並非台灣獨有,去年倫敦西區劇院最便宜的座位漲了一成三,英國戲劇製作人派崔克分析,疫後節目的製作和營運成本翻倍,高票價「不樂見但可理解」。劇場經營者必須以高票價增加低價門票的數量,或提出補貼計畫讓年輕觀眾進入劇院,否則未來將面臨觀眾不足的危機。
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指出,台灣情況和歐美不同,年輕觀眾進不進劇場,「錢」只是其中一個考量,引起他們進劇場的興趣才是關鍵。但兩廳院也努力避免高票價引起的「劇場精英化」,努力開發企業贊助、協助資源較少的年輕觀眾進場。
劉怡汝認為,劇場降低票價必須思考製作方式的改變,比方減低道具的數量與複雜度,或者增加場次分散成本。政府政策也必須因應劇場成本增加而調整,協助團隊與場館減少不必要的經費與人力支出,並給予劇場足夠的經營彈性、鼓勵創新思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