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穎青
學測成績公布後,小女兒填選志願時,考慮了興趣、未來工作薪資和校區離家遠近。
由於親戚是藥劑師,小女兒認為唸藥學系未來工作穩、薪水高。我則認為AI將使目前某些工作消失,並產生新工作,適度了解未來工作即可,不用上網查個不休,可能等她畢業,工作種類已改變。而且大學科系不一定和未來工作有關。
近日與大學同學聚餐。甲同學畢業前,為了練習電腦打字,所以找了一份輸入資料的打工工作,後來公司認為她可以擔當採購的職位,便成為正式員工,目前從事貿易。乙同學留學歸國,在求職的空窗期為出版社翻譯了一本書,翻譯費不高,但因此開始接觸編輯工作,就此投入文化事業。而這兩人都是理學院畢業,修課也沒特別加選商學院和文學院的課。工作的發展除了靠機緣,也要年輕人肯邊做邊學。
朋友高中名校畢業,考大學成績不高,自認不再是人生勝利組,工作並不帶勁。年過半百後,路上巧遇大學同學,對方當年高職畢業,插大後想轉電機系,卻因校方規定不能如願,他便選修電機系課程,畢業即從事電子業,後來自己開了公司,即將退休。誰說人生勝利組一定要名校畢業呢?勇敢解決求學及工作中的困難,才不會在人生後半段後悔。
以前年輕人常夢想工作要「錢多事少離家近」,但我卻認為,對年輕人來說,那不是好條件。年輕人學習力強,「錢少」才會想求進步,不會死守目前工作到老。「事多」才有學習的機會,想想怎樣做事有效率。「離家遠」才能跳脫熟悉的舒適圈。
大女兒離家求學,其室友父母無力供她出國,她便與外籍網友練習英語,出國打工換宿。有這樣一位勇敢追夢的室友,訴說一路甘苦見聞,自然給大女兒出國看世界的勇氣。我和小女兒說,未來不可知,放下手機,養好健康正面的習慣,才能面對多變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