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3日花蓮發生規模7.2強震,至今餘震近800起,美國、日本近期也接連發生顯著有感地震,民眾擔心全球進入地震活躍期。專家表示,近期這幾起地震完全沒有關聯,但台灣已經進入地震活躍期,最需留意的就是花蓮外海的海溝型地震及嘉義的梅山斷層;另外,日本1923年東京規模8地震及「南海海槽地震」,同樣也都進入百年周期。
近期除了台灣地震不斷,美國東部紐澤西州(State of New Jersey)也發生240年來最強烈的規模4.8地震;日本大隅半島東方外海昨日也發生規模5.2地震。全球地震四起,也讓民眾認為地震日趨頻繁。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表示,台灣、美國及日本接連3起地震距離太遠,沒有關聯,地球本來就有個世界地震網,各地有好多地震在發生都很正常。但相較於全球,台灣已經進入地震活躍期,確實比較頻繁。
李錫堤指出,從過去3、400年資料來看,上半個世紀有60年活躍期,下半個世紀就有40年平靜期,不會發生規模6.5以上地震,但台灣現在已經進入活躍期,其中已進入百年周期就包括花蓮外海的海溝型地震,及嘉義的梅山斷層。
至於鄰近的日本,李錫堤表示,目前日本較關注的一處為1923年在東京曾發生的規模8地震,成因為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到歐亞板塊,已進入百年周期;另一起則為同樣進入百年周期的「南海海槽地震」。
他也說,儘管日本海溝型地震一定會引起海嘯,造成多處災害,但對台灣不太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