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禪寺文化交流會 促各族群和諧

人間社記者黃利傑仁嘉隆報導 |2024.02.24
381觀看次
字級
團結新春文化交流會逾500位各族師生、團結部官員和各宗教代表,於東禪寺歡喜交流。圖/馬來西亞佛光山提供

【人間社記者黃利傑仁嘉隆報導】新春佳節氣氛未散,馬來西亞佛光山東禪寺和幸福村文化館十七日聯合舉辦「二○二四年團結新春文化交流會」,東禪寺迎來新村華小、新村國小、新村淡小和原住民小學師生,及國家團結部官員和各宗教組織代表等逾五百人,一場新春文化交流會播下和諧種子。

與會者一起種植菩提樹、造訪東禪寺和參觀書展,各族學生也帶來不同的傳統文化表演,包括華樂團演奏、印度棒舞、瑪美里族Ibok舞蹈和創意民族舞蹈等,觀眾一邊欣賞演出,一邊品嘗各民族美食,構成一幅馬來西亞的多元風景畫。

孩子是團結種子 播種大馬花園

「我們在這裡忘記誰是華人、馬來人還是印度人,大家不分你我,這就是真正的大馬精神。」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表示,師生們都種下一棵名為「團結」的和諧之樹,「為下一代創造更加和諧、和平,和相互諒解的大馬」。

覺誠法師承諾,東禪寺每年都會舉辦類似活動,也會踴躍參與其他友族同胞的節慶活動,「開齋節去巫裔同胞的地方,屠妖節去印度人的地方。我希望馬來西亞能夠達到真正的和諧,由你我做起,由心做起。」

前往東禪寺前,各族師生在仁嘉隆幸福村文化館寫書法和折紙龍,沉浸於新春氣息中,和樂融融。幸福村工委會主席林順欽說,團結新春文化交流活動,旨在透過文化慶祝活動,促進多元種族社會的團結及和諧精神,「各族節日就像一朵美麗的花朵,無論是來自哪個花園,只要是愛花人,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它的芬芳美麗」。

林順欽指出,仁嘉隆文化館舉辦的活動,都涉及不同種族的領袖和社區,包括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和原住民學校學生,「我們必須從小灌輸團結精神,孩子是國家團結的種子。終有一天,他們會在大馬的花園裡,成長為美麗的花朵」。

覺誠法師(中)與各民族小學生,站在「團結和諧樹」前合影。

擁抱國家多元文化  人人感受幸福

大馬伊斯蘭青年運動(ABIM)主席阿末法米笑言,仁嘉隆幸福村「村如其名」,讓所有人都能感受幸福。他認為,有關活動需要進行更多推廣,吸引更多不同種族的人齊來同歡,「這是不同種族之間相互認識和互動的場合,讓彼此知道這一年大家經歷了什麼」。過去,覺誠法師也曾邀請阿末法米和朋友去東禪寺開齋,為此大馬伊斯蘭青年運動「禮尚往來」,在開齋節時邀請其他大馬同胞共慶佳節。

「這場活動不但體現團結的精神,更加強大馬社會的文化遺產。」國家團結部公共關系部助理主任麗娜哈潤指出,促進各族之間的團結,擁抱國家的多元性,一直都是該部的目標,因此未來亦會舉辦更多類似的活動。

出席貴賓有砂拉越總理辦公室其他宗教事務單位主任拿督傑克阿曼、萬津區州議員巴巴萊杜特別助理陳偉慶、外交部長人道主義和重建特別顧問拿督阿末阿占、智慧之廳(Dar al-Hikmah)學院院長拿督莫哈末諾馬努提、巴哈伊總靈體會主席維加亞、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中馬協會協會長拿汀楊翠蓮、東禪第一分會會長楊冰芬、馬來西亞佛教尼僧總會會長勝勤法師和幸福村文化館館長洪順明等。

馬來西亞原住民小學學生,帶來傳統表演舞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