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距離8月8日北京奧運開幕還不到60天,對於能不能奪金,中華奧運代表團十分有信心;但過去曾在北京辦過的正式國際大賽,中華隊從沒拿過任何一面金牌。於是有人就說,北京對台灣的運動團體已形成「北京魔咒」。
過去有「阿扁魔咒」,只要陳水扁到場看場,主場球隊就贏不了。美國職棒大聯盟還有更有名的「貝比魯斯魔咒」「山羊魔咒」。前一陣子,紅襪球迷還把老爹歐提茲的球衣埋在洋基新建的球場裡,就是為了詛咒。
從1990年北京亞運開始,原本極被看好的「風速女王」王惠珍,只拿到一面銀牌,且過程中出現許多不可思議的爭議。古金水和李福恩的撐竿跳和男子十項,賽前被預估可穿金戴銀,結果還是跟金牌無緣,李福恩的十項更掉到第5名。以零金在北京亞運收場,是18年前台灣體育界的大挫折。
2001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在北京舉行,台灣同樣零金收尾,妙的是只要離開北京,台灣就有很多金牌進帳,如2003年南韓大邱世大運網球、跆拳道都有金牌。但只要國際大賽在北京舉行,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面正式的金牌掛在台灣選手脖子上。現在連最有機會拿金的殘障奧運標槍選手江志忠,也被主辦單位以資格不符取消出賽權。
「北京魔咒」的形成還不是很久遠,從1990年北京亞運,到現在也不過18年,如果今年能藉由跆拳道、射箭等台灣的強項一解魔咒,或許往後選手到北京出賽,壓力就不會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