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上,騎車經過某國小附近的十字路口,突然聽到一聲咒罵,原來,是一位載著二個孩子上學的爸爸,正在不爽有人轉彎擋到他的路!
至於當街咒罵的內容為何?滿篇皆是三字經,後面還加了一個鏗鏘有力的字,完全的老少不咸宜。
說也好笑,他當街且當著二個孩子的面大聲咒罵之後,那二個一前一後的孩子竟然大笑且依樣畫葫蘆的跟著罵了一次,這舉動引來路人注意,更激怒這老爸!「X!坐好!閉嘴啦!」這老爸自覺顏面盡失的騎車悻悻然離去。
我們經常管教孩子,但是究竟是「管」得多?還是「教」得多?
那位老爸喝令孩子坐好、閉嘴,是管!他當街破口大罵,是教!何者有效,不必研究,但可以肯定的,絕對會影響孩手的心性及價值觀!
多年前在一家連鎖牛排餐廳吃自助餐時,一個年約五歲的小男孩為了要拿一個杯子,差點將熱茶弄翻,我趕緊將茶扶正,對小男孩說:「喔!要小心,燙到很危險耶!」
話剛說完,後面突然冒出一句話:「你他X的,跟我兒子兇什麼兇?」這…這…這什麼跟什麼,好一個狗咬呂洞賓,我當場解釋他兒子先前狀況,他歇斯底里的不但沒謝我,還反過來兇我,甚至想動粗。
說真的,我不知道他是在炫燿自己很勇猛呢?還是護子心切而有所失態?
倘若不問青紅皂白就如此動怒,甚而導致大動干戈,不知他的兒子會學到什麼?或是說該學些什麼?
「管」是行為的制約,要求孩子不要這樣、不要那樣是很簡單的,轉過身沒見著,就什麼都忘了,也就什麼都使出來了!
「教」真正重要的,是要看怎麼教。不是常說「耳濡目染」嗎?那麼父母不妨想想:
有沒有自己經常守著個電視不愛看書,卻命令孩子進房間唸書不准看電視?
有沒有自己經常闖紅燈違反交通規則,卻叮嚀孩子注意交通安全?
有沒有自己經常忽視環境清潔,卻責備孩子書桌凌亂不堪?
有沒有自己經常拖拖拉拉,卻嫌孩子動作懶散?
有沒有自己經常出爾反爾,卻怪孩子只會說不會做?
有沒有太多雙重標準?有沒有太多矛盾價值?有沒有太多言行不一?
如果大人都做了,孩子為何不能做?又憑什麼要小孩比我們好?他們若不靠大人示範,要靠什麼學好?學校嗎?老師嗎?同學嗎?還是電視、電影、電腦、電玩…?
寫這篇文章的同時,我人正在上海機場休息室,一個時髦媽媽拉著個孩子在取餐區拿飲料,孩子不慎將果汁灑一地,杯子也掉在地上,這娘可帥了,就這麼一句話:「別理它,再拿一杯!」
「別理它,再拿一杯!」看似解決了灑掉果汁的問題,問題是,這並沒有建設性的教孩子該如負起責任,問題是,天底下的事不是「再拿一杯」就能全部解決的。
正確的做法,這位媽媽該教孩子將杯子撿起來,並請工作人員清理!清理完畢後應向工作人員說「謝謝!」,同時學著日後將杯子拿好,不再灑出來。
說真的,把孩子教好了,就不用管;如果覺得孩子管不好,就代表沒有教對或教好。新的一年,父母該先管好自己,才能教好孩子。切記,現在不遲,明天不遲,永遠都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