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科技巨擘微軟將與媒體新創公司Semafor合作,利用該公司的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協助撰寫新聞報導,以擴大新聞服務。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根據協議內容,微軟將付給Semafor一筆總數不明的資金,贊助該公司的突發新聞聚合器「Signals」。雖然兩公司不願分享細節,但據知情人士表示,這筆金額對Semafor來說「十分可觀」。
Signals將每天提供使用者大約十則突發新聞,或重大新聞事件的解析,其目標是提供來自全球各地的不同觀點,這也是Semafor自2022年成立的關注重點。Semafor共同創辦人史密斯強調,Signals的所有新聞都將完全出自記者之手,AI只
是用來提供通知貼文的研究工具。
媒體業正對生成式AI及其可能威脅備感擔憂,新聞發行商正設法了解AI能夠如何改善他們的工作,並保持對科技的領先,同時又擔心AI聊天機器人可能會使他們減少流量,進而減少收入。
《紐約時報》去年12月提告微軟和聊天機器人ChatGPT開發商OpenAI,控訴這兩家科技公司在建構其AI聊天機器人時「搭便車」,使用其數百萬則報導,並索賠數十億美元。
Semafor的AI研究工具是透過ChatGPT和微軟瀏覽器Bing驅動,參與這套AI工具研發的Semafor執行編輯吉娜.蔡(音譯)表示:「新聞業一直都會使用到科技,無論飛鴿傳書、電報或其他東西。這代表的是一個真正的機會,這套工具真的比
其他許多現有工具,要有飛躍進展。」
前美聯社記者吉勒絲比3個月前加入微軟,負責與新聞公司建立關係,她說:「為了下一代的存活和蓬勃發展,記者們必須接納這些工具。」
不只微軟,谷歌也在測試「創世紀」(Genesis)AI新聞撰寫工具,並向《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新聞集團等主流媒體推銷這套軟體,協助提高記者的生產力。
匿名人士透露,「創世紀」生成式AI,可自動收集時事細節等資訊,並產出準確、有條理的新聞內容。
谷歌發言人珍.克理德(Jenn Crider)表示,「公司已與出版業合作,尤其是小型出版商,目前AI輔助軟體仍處於早期探索階段,旨在幫助媒體工作者完成工作」,他強調,「這款AI無意也無法取代真人在報導、創作和事實核查方面的媒體重要性」,但能提供下標題及寫作風格建議。
目前已有愈來愈多企業引進AI,美聯社等新聞機構已用AI生成財報資訊,但與人工記者產出的文章相比,仍然只占很小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