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西北部亞馬遜州卡雷魯達瓦爾澤亞去年十月持續乾旱,河濱社區一名居民扛著被分發到的食物和飲用水準備徒步返家。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根據世界氣候歸因組織(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科學家的研究報告,人類活動造成氣候變遷,是導致二○二三年巴西亞馬遜地區發生至少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乾旱的主要因素。
英國廣播公司巴西新聞網(BBC News Brasil)報導,由英國、巴西、丹麥和荷蘭十三名科學家進行研究的報告指出,森林砍伐和火災加劇乾旱,對亞馬遜地區較貧窮和孤立的居民影響更大。
科學家警告,如果世界不減少使用化石燃料,這類極端事件將愈來愈頻繁發生,因為主要導致氣候變遷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於化石燃料的燃燒。
報告指出,如果人類活動沒有使地球升溫攝氏一點二度、沒有如此活躍的農業活動,缺乏降雨和蒸發量高沒有使土壤變得乾燥,極端乾旱可能每一千五百年才發生一次,但氣候變遷使得嚴重乾旱發生率增加約三十倍,預計在當前條件下,可能每五十年就發生一次。
去年亞馬遜地區乾旱的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引全球關注,雖然科學家沒有排除氣候變遷對乾旱影響,但一直將乾旱歸因於太平洋水域變暖的聖嬰現象和大西洋水域異常變暖,這二種現象使去年雨季降雨量低於歷史平均值,進入旱季時河流水量低於正常值。
但世界氣候歸因組織研究稱,儘管存在聖嬰現象,去年亞馬遜嚴重乾旱的主因,是人類行為導致全球氣溫上升引起的氣候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