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南方白犀牛人工受孕成功 北方白犀牛復育現曙光

 |2024.01.25
255觀看次
字級
目前僅存兩頭雌性北方白犀牛,但都無法生育。 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科學家對南方白犀牛(southern white rhino)進行體外人工受精(in vitrofertilisation, IVF)並成功懷孕,寫下全球首例,這項重大技術突破可能為拯救極度瀕危的近親北方白犀牛(northern white rhino)鋪路。

目前僅存兩頭雌性北方白犀牛,但都無法生育。

為了拯救這個功能性滅絕的物種,科學聯盟「生物救援」(Biorescue)的研究人員,正嘗試將實驗室培育的北方白犀牛胚胎植入代孕的雌性南方白犀牛體內。

這項雄心勃勃的繁殖計畫是北方白犀牛的最後生存機會,最後兩隻雌性北方白犀牛生活在肯亞的奧佩傑塔自然保護區(Ol Pejeta Conservancy),受到24小時看守,以保護牠們免受盜獵者的侵害。

計畫負責人希爾德布蘭特(Thomas Hildebrandt)在柏林記者會說,南方白犀牛成功受孕,胚胎來自同一物種,這是一個「里程碑」。

希爾德布蘭特說:「我們取得一些人認為不可能實現的成就。」

最近成功的實驗以悲劇結束,當時公犀牛、代孕母犀牛以及腹中胎兒死於一種無關人工受孕的感染,科學家認為這是由圍欄內的塌方釋出的細菌所引起。

當時胎兒只有70天大,但研究小組說,他們相信胎兒原本可以在16個月的懷孕期間倖存下來。

科學家下一步將試圖用其他胚胎重複這項壯舉,這些胚胎是由倖存的雌性北方白犀牛身上採集的卵子,和從兩頭早已死去的雄性北方白犀牛身上保存下來的精子構成。

希爾德布蘭特說,該小組的目標「是在未來兩年至兩年半內,繁衍出北方白犀牛」。

世上最後1頭雄性北白犀2018年在肯亞以安樂死結束生命,享年45歲。此後,全球北白犀僅存2頭雌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