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政府上台後,先是由海基、海協兩會就周末包機直航、大陸觀光客赴台簽署等問題,進行制度性協商,兩岸關係由冷轉熱,而日本海巡艦撞沉台灣漁船,使得台日關由熱轉冷,台、日、中關係在馬英九上台後呈現了微妙的變化。
冷戰後期,日本在聯中制蘇的策略下,於一九七二年與台灣斷交。後冷戰時期蘇聯瓦解,中日共同敵人消失,雙方關係從友善轉為敵對,而台日關係在此影響下,卻逐漸轉變成友好。尤其在李登輝主政時,採取「聯日抗中」,公開宣稱釣魚台是日本領土,二○○○年政黨輪替後,在「本士」意識形態下,陳水扁更延續李登輝政策,強化與日本關係以對抗中國,藉以提升台灣在中日台戰略三角中地位,然而,台日關係卻因釣魚台風波使得友好關係產生了裂痕。
至於中台關係,李登輝、陳水扁執政二十年期間,在「本土政權」的理念之下,由「事實台獨」往「法理台獨」方向傾斜,中國大陸提出反分裂國家法反制,並強調不排除以武力回應公投議題,兩岸關係呈現緊張的關係。然而,二○○八年馬英九當選新任「總統」之後,透過協商,便得兩岸關係由壞變好。
如果說,最近兩岸關係的解凍與釣魚台風波會使得台灣反日親中,這種臆測或聯想似乎過於武斷,因為國與國的關係是建立在國家的利益上,而不是單純的情緒因素所決定。
每年通過台灣周圍海域的商船,幾近二十五萬艘之多。其中,平均每六分鐘之內,就有一艘日本商船由此經過,顯示台日之間具有極其重要的貿易關係,而台灣經濟對中國大陸的依賴更是不在話下,日本與中國大陸對台灣而言,都是重要的貿易夥伴,台灣與任何一方敵對都對台灣沒有好處。
兩岸關係由冷轉熱,台日關係卻由熱轉冷,對未來中日台甚至美國的四角關係,絕對會產生質變,至於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卻是值得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