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水營古道「姑仔崙」吊橋整修完成 步道設如廁工具友善山林

 |2024.01.16
626觀看次
字級
浸水營國家步道東段出口處就是「姑仔崙」吊橋,近日完成整修,林業保育署公告重新開放。圖/台東分署提供
山區如廁後遺留衛生紙不雅觀,排遺也會造成困擾,林業保育署在浸水營古道上設置貼心小鏟子,方便山友取用。圖/台東分署提供

【本報台東訊】串聯屏東及台東兩地的浸水營古道是日治時期理番道路之一,挑戰難度不高,深受山友喜愛,東段出口處「姑仔崙」吊橋近日整修完成,林業保育署公告重新開放。台東分署表示,開放前重新檢視全段步道,確認步道安全無虞,步道已設置戶外「如廁工具」,呼籲山友入山要友善山林。

浸水營古道穿越500年歷史,西起屏東枋寮,東抵台東縣大武鄉加羅板部落,全長15.4公里,早年是原住民與漢人的交易通道,清朝派遣工兵開闢越嶺道,日治時期設置日警駐在所。古道適合登山健行,考量坡度起伏,山友多半從屏東端的大漢林道上山、台東端大武下山,「西進東出」單程約需6至8小時。

浸水營步道全長15.4公里,制高點約海拔1400公尺,沿途都是中低海拔闊葉林林相。圖/讀者提供

古道留有「木炭窯」、「浸水營駐在所」等人文遺址,出口處的「姑仔崙」吊橋歷史可追溯至日本大正年間,後來遭颱風吹襲損壞,現今僅留水泥橋衍供後人憑弔。林業保育署畫設國家步道後,為保障登山者的安全,重建一座重力式鋼管吊橋,去年年中過後封閉整修。

台東分署森林育樂科指出,姑仔崙吊索橋建於2005年,全長99公尺,為強化橋梁設施安全,施工單位逐一更新吊橋面板、防護網、垂吊索及螺栓更換,整修經費共305萬,1月10日正式公告開放。此外,兩端出入口聯外交通不便,建議山友行前要規畫交通接駁,山區穿山甲活動頻繁,不要拿登山杖戳探步道旁洞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