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蕭月娥、彭桂芳、吳銘澤綜合報導】什麼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心定和尚十一、十三日分別在蘭陽別院、竹東大覺寺,為逾一千二百位信眾說明「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世間所有事物都會改變,沒有任何一項是獨自可成的,若能了解緣起性空的真諦,就能放下、自在。
心定和尚開宗明義說《金剛經》的「應無所住」是修慧,「而生其心」是修福,所以要行菩薩道,必須具足發菩提心、發大悲心、要有空性智慧。而佛教的主要根本思想就是因緣法,「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因同緣不同果就不同;所以要以感恩心面對眾生緣,以謙虛、尊重、包容、眾緣和合面對一切人事物。
心定和尚為了讓大眾能了解,以「吝嗇的富翁與闊兒子」、「清朝南京縣長吳堂」的故事說明因果報應,及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
世間的一切本無生、滅、來、去、真、假等現象,都只是短暫的存在,因此,涅槃寂靜是世間一切的原本真相。眾生因為不了解宇宙真相,以假為真,所求不得而痛苦。心定和尚鼓勵大眾要有菩薩學一切法、度一切眾的大悲心,在逆境中,要體認「諸行無常、諸法無我」隨順因緣放下,身心必得自在;並了解世間真相一切皆是空性,要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來對待。
心定和尚幽默的開示,不時穿插動人的小故事,在深入淺出的方式中,讓大眾享受豐富的心靈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