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果前要洗淨 果皮發現抗藥性熱帶念珠菌

 |2023.12.26
389觀看次
字級
國衛院研究團隊在連鎖超市抽樣,番石榴、檸檬、芒果、哈密瓜、柳丁和梨子等水果的表面發現具抗藥性黴菌「熱帶念珠菌」,且可能透過此傳播,提醒民眾吃水果要洗乾淨。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本報台北訊】國衛院研究團隊在連鎖超市抽樣,番石榴、檸檬、芒果、哈密瓜、柳丁和梨子等水果的表面發現具抗藥性黴菌「熱帶念珠菌」,且可能透過此傳播,提醒民眾吃水果要洗乾淨。

熱帶念珠菌(學名:Candida tropicalis)是黴菌界成員,國內農田、森林土壤等處都曾分離出此菌珠;人體則可能存在於皮膚、指甲、口腔黏膜、腸道及陰道等處,與甲癬、耳黴菌病、口腔、皮膚念珠菌病等淺表黴菌病有關;且近年臨床研究指出,熱帶念珠菌對病患造成感染的比例日益趨增。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監測顯示,感染念珠菌菌血症患者死亡率高達25%,而目前估計黴菌感染與全球每年有150萬人死亡相關,且感染會延長住院時間長達2周與花費額外數千美元醫療費用,念珠菌抗藥性議題因此受重視。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羅秀容今(26)日受訪說明,從1999年「台灣黴菌抗藥性監測計畫」啟動時,就發現台灣熱帶念珠菌抗藥性高於全球,此後熱帶念珠菌抗藥性情況間斷出現,不過2014到2018年間連續2次都發現有抗藥性,且與先前的基因型不同。

研究團隊也在2017年於超市水果表面分離出熱帶念珠菌,持續監測。近期團隊更在連鎖超市販售的番石榴、檸檬、芒果、哈密瓜、柳丁和梨子等6種水果表面,17個檢體中10個偵測到熱帶念珠菌,且其中3株菌株對常用於臨床治療黴菌感染的氟康唑(fluconazole)有抗藥性,並與臨床患者分離出的菌株為同一基因型。

圖/freepik

羅秀容分析,水果表面存在熱帶念珠菌,可能是風或水將環境中念珠菌傳播至水果上,也可能是農民、包裝或超市人員、顧客的手造成汙染。

念珠菌若隨水果吃下肚,對健康民眾來說,會被免疫系統抵擋在外或共生於體內,但對免疫系統較差,如罹患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或重病患者,就有可能因此染病。

國內民眾攝取水果量大,羅秀容指出,食用前以流動清水清洗,能移除水果表面的化學藥劑,也可減少或清除果皮上的黴菌,避免受其感染。

羅秀容表示,環境中各樣措施、存在菌株都可能跟人體健康有關,熱帶念珠菌抗藥性不僅與醫學臨床自1990年代開始使用氟康唑作為黴菌感染一線藥物有關,也與農業相關。

農業方面,植物上有75%感染是來自黴菌界,因此唑類藥物在農業上也受到大量使用,每年用掉近160噸。

但農藥殘留在環境中,恐篩選出抗藥性菌株,導致整體抗藥性上升,因此正與農方討論,盼找出非唑類、其他人類沒有使用的抗黴菌藥物,作為農藥輪替使用,或改用生物性防治取代化學農藥,以降低整體熱帶念珠菌抗藥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