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發展 研討增加信仰人口 人間社記者廖麗珠、胡琇媚、陳逸偵新北報導 |2023.12.01 語音朗讀 118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佛教徒在哪裡?」專題,主持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左2)及與談人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耀法師(右2)、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左1)、格致中學校長鄭經綸(右1),就佛教傳承隱憂的「因與果」論述。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覺培法師主持「不忍盛教衰」單元,學員心得回饋。圖/人間社記者陳文杞2023年人間佛教發展研討會「我為什麼成為佛教徒?」,由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右4)主持,與談人3組全家福代表。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 【人間社記者廖麗珠、胡琇媚、陳逸偵新北報導】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為因應時代的需要,十一月二十八日至二十九日於佛光山金光明寺,舉辦「二○二三年人間佛教發展研討會」,實體與線上逾兩千人參與。從三大方向探討議題,安排「佛教徒在哪裡?」佛教傳承隱憂的「因與果」、「我為什麼成為佛教徒」從一個人到一家人;「分享案例」知己知彼──各宗教發展經驗談、普門大開──如何讓青年走進來、契理契機──從社會人到佛教人才;「責任與使命」不忍盛教衰──增加佛教信仰人口的因應對策等。「佛教徒在哪裡?」議題主持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及與談人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耀法師、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格致中學校長鄭經綸,就佛教傳承隱憂的「因與果」論述。郭朝順認為,一是寺廟應結合社區,以關懷社區廣結善緣;二是重新建構佛教語言表述,讓更多年輕人容易了解。鄭經綸讚歎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創辦國際佛光會,積極接引人入佛門。信仰傳承首重家庭鼓勵小孩擔任義工淨耀法師認為,佛弟子應該對佛教有信心,期能複製佛光山成功經驗,以「理修」的正能量感召信徒,並以「事修」贏得社會尊敬,才能增加佛教人口。「我為什麼成為佛教徒?」議題,由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主持,佛教童軍代表游振隆闔家、佛光三好人家代表林其發全家,以及福智家族代表劉紹斌闔家與談,透過對談解析信仰的傳承與擴散。慧傳法師總結:家庭法脈對於信仰的傳承非常重要,父母把佛法落實在生活中,讓孩子從小習慣到寺廟,擔任義工及參加道場活動,在服務和結緣中感受法義,讓信仰成為每個家庭最大的凝聚力。案例分享「知己知彼」,由主持人世新大學副校長楊盛昱及與談人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何日生、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學系教授蔡維民、台灣媽祖聯誼會祕書長于美人、台北市士林社區大學校長張明致,就摩門教、基督教、道教及一貫道之宗教發展過程精闢論述。青年度青年最快速 善用網路弘揚佛法「普門大開」為年輕法師交流度眾經驗。由香光尼眾佛學院副院長見可法師主持,福智僧團副住持如得法師、伽耶山基金會見寂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青年總團執行長有度法師與談。除分享自己生命意義價值的追尋,也分享青年度青年是最快的方法。見寂法師表示,專案培訓義工帶來義工年輕化。「放下手機,專注佛學!」如得法師強調,年輕世代走入佛門的重要原因是「教育」;有度法師說,當青年不能放下手機時,就將佛法帶入手機。見可法師結語,善用「給」的善因與熱情,讓人進得來,法用得上,佛教普門大開。各類獎勵嘉惠學子 緊密連結寺院家庭「契理契機」──從社會人到佛教人才,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祕書長覺多法師主持,與談人有慧炬機構董事黃書瑋、中華鹿野苑藝文學會理事長吳文成及華梵大學東研所兼任教授熊琬。黃書瑋說從台大晨曦佛學社成立以來,所發出去的論文獎學金已經超過五千萬元嘉惠學子。吳文成表示佛像藝術引人入勝,引領大眾接近佛法。熊琬認為現代佛教弘法應與時俱進,拿回佛教的話語權,讓更多人認識佛教。覺培法師主持「不忍盛教衰」單元,將學員分成十七小組,讓各組踴躍發表兩日來所收穫的成果。強調寺院與家庭的連結,作為孩子面對人生的後盾;以「佛教靠我」自勉,接引自家青年,首重父母學佛後的身教與言教。輪值主席吳志揚結語,佛教不可太鬆散也不可太低調,總會將尋求更多方法讓佛教興隆。 前一篇文章 修舊如舊 宜蘭五穀廟重現風華 下一篇文章 團結更強論壇 雪梨佛光人走進社區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亞洲佛青首爾聯誼 傳承人間佛教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光明大學好苗子 獲菲國傑出學生獎美國靈祇精舍落成開光 西來寺見證歷史北美洲聯誼會 AI翻譯助跨文化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