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默島進行曲」計畫,饒富台灣民俗色彩的舞作《默島新樂園》,也會因不斷吸納在地養份,在不同地區展演出不同風貌。圖/何曉玫MEIMAGE舞團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何曉玫MEIMAGE舞團藝術總監何曉玫,率領創作團隊走出劇場,展開為期三年的「默島進行曲」計畫,以台灣傳統技藝陣頭肢體語言為靈感來源,協同各地演藝團隊,汲取地方文化特色,共創屬於台灣的舞步。第一站十二月十八日將前進南投埔里仁愛公園,於十二年一次的建醮祈安下展開序幕,屆時埔里國小一百八十九位學童也將一起來跳計畫中所創作的「踏出咱ㄟ台灣步」,一同逗鬧熱。
「台灣廟宇的剪黏、建築是我們的美術,南北管是我們的音樂,那我們舞蹈是什麼呢?」何曉玫從廟宇盛典各式陣頭的身段步伐中,領略「踏『跤步』就是咱台灣的舞步」。她說,「如果不再正視自己的文化,把自己身體的自信拿回來,會是太可惜的事情,從現在開始的舞蹈傳統,就是我們的踏跤步。」
何曉玫MEIMAGE舞團藝術總監何曉玫(前中),從廟宇陣頭「跤步」中發現屬於台灣舞步,圖為她率領舞者一起跳將台灣各種陣頭舞蹈步伐融入的「踏跤步」。圖/記者曹麗蕙
何曉玫也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院長林承緯、故事工廠執行長林佳鋒於今(2023)年底共同發起為期三年的「默島進行曲」計畫,藉由計畫帶領團隊與饒富台灣民俗色彩的舞作《默島新樂園》,走出劇場,與原鄉連結,向土地致意,同時和在地的團隊、社群共創「屬於現代、從現在開始的傳統舞蹈」。而舞作《默島新樂園》也會因不斷吸納在地養份,在不同地區展演出不同風貌。
默島進行曲計畫受到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Act for the Future藝術未來行動」專案獎助,除了首站12月18日率先於南投埔里仁愛公園登場外,明(2024)年將再前進雲林北港朝天宮、台南熱蘭遮城;2025年則會到台北圓山大龍峒文化園區、馬祖馬港天后宮。
「默島進行曲」計畫中,何曉玫將帶領團隊與饒富台灣民俗色彩的舞作《默島新樂園》,走出劇場,與原鄉連結,向土地致意。圖/何曉玫MEIMAGE舞團提供
何曉玫表示,創作團隊與新生代音樂人趙中共同編寫「踏出咱ㄟ台灣步」一曲,將台灣各種陣頭跳如家將、跳車鼓、踏四門與弄獅等民俗儀式的「跤步」融入,希望全台灣更多人能把屬於自己的身體美學的舞蹈學起來,讓不分年齡的大小朋友都能輕鬆「踏跤步、展舞步,踏出台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