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自願檢視報告(Voluntary Department Review, VDR),今年8月升格為環境部後今天發布首次的VDR,報告內容指出,人均有害事業廢棄物比例偏高、碳足跡認證不足、溫室氣體減量等3指標仍未達標。圖/劉學聖
【本報台北訊】聯合國2015年提出提出SDGs(永續發展指標),環境部在2017年改制前發布第一版永續發展自願檢視報告(Voluntary Department Review, VDR),今年8月升格為環境部後今天發布首次的VDR,報告內容指出,人均有害事業廢棄物比例偏高、碳足跡認證不足、溫室氣體減量等3指標仍未達標。
環境部今天舉辦「自願檢視報告發表會暨環境永續論壇」,環境部綜合規畫司長吳珮瑜表示,環保署升格為環境部後,推動首次VDR,並檢視2020年至2022年成果,「台灣永續發展目標」共有18項核心目標,大多數指標均已達標,但仍有人均有害事業廢棄物比例偏高、碳足跡認證不足、溫室氣體減量等3指標有待努力。
吳珮瑜解釋,雖有害事業廢棄物數量近幾年都在下降,但受到少子女化影響、致使人口下滑,導致未能如期達標,但並不代表執行成效不佳。
碳足跡認證不足部分,主要是驗證人力大多去協助碳盤查等工作,吳珮瑜指出,雖有業者提出申請需求,但卻沒有人力協助認證;未來將會發展以審查制代替認證制,加速廠商申請。
而溫室氣體減量指標部分,吳珮瑜表示,國家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為5年為一期,此報告發布距離減量目標時間仍未到,因此未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