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走路肺炎」現蹤 抗藥性高達7成

 |2023.10.31
388觀看次
字級
醫師提醒,爲避免感染肺炎黴漿菌,務必戴口罩、勤洗手,少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一旦出現咳嗽一周未癒、發燒等症狀,一定要盡速就醫。示意圖。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秋冬季節,不只病毒,細菌也十分活躍,號稱是「會走路的肺炎」,肺炎黴漿菌個案已經現蹤。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近日收治兩名年齡約為5、6歲孩童,到院時為高燒、咳嗽症狀,檢驗為感染黴漿菌。但肺炎黴漿菌治療於國內抗藥性高達7成,必須立即使用第二線藥物治療,且嚴重時仍可能造成心肺衰竭,須使用葉克膜維繫生命,家長不可不慎。

黃立民說,肺炎黴漿菌較平時常見,包括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肺炎症狀輕微,但比病毒引起的肺炎嚴重,因個案感染後,多半症狀輕微,還能活動,因此為非典型肺炎,又稱為「會走路的肺炎」。

其實,肺炎黴漿菌曾在2019年時,有過一波流行,當時北部醫學中心共收治4名個案,均為學齡前孩童,且4人症狀嚴重均使用葉克膜,當時,所有的小兒感染科醫師都在密切關注,擔心會出現一波流行。但隨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肺炎黴漿菌銷聲匿跡,3年多來幾乎沒有個案。

但就在前不久,肺炎黴漿菌現蹤,黃立民已接連收治兩名個案,正密切關注未來疫情發展。黃立民說,肺炎黴漿菌治療方面,在亞洲相關第一線藥物治療,抗藥性高,原因是黴漿菌和一般細菌不同,它沒有細胞壁,許多常見的抗生素對它無效,如中國大陸抗藥性達100%、日本及南韓約80%~90%,台灣為60%~70%,治療時須立即使用第二線藥物。

同時為台灣小兒感染症臨床試驗合作聯盟召集人,黃立民說,為預防肺炎黴漿菌,目前無疫苗可供施打,而感染會非常容易引發肺炎重症,將來5~10年內須為緊急研發的重點疫苗。提醒爲避免感染肺炎黴漿菌,務必戴口罩、勤洗手,少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一旦出現咳嗽一周未癒、發燒等症狀,一定要盡速就醫。

衛福部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指出,肺炎黴漿菌為非典型肺炎,症狀通常比較輕微,但是持續時間久,可能長達幾個月。主要症狀為呼吸道症狀,也會發燒、頭痛,而黴漿菌造成的咳嗽會是乾咳,發燒症狀也會持續比較久,仍有造成肺炎或腦炎併發重症的風險。目前也有其他替代療法,但醫師須注意針對年齡較小的病童進行用藥安全性、副作用等評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