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擦身有染新冠風險 5秒內達高峰 |2023.10.24 語音朗讀 39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日本筑波大學研究團隊發現,當人與人擦身而過時,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在「通過後5秒內達到高峰」。圖/Unsplash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日本筑波大學研究團隊發現,當人與人擦身而過時,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在「通過後5秒內達到高峰」,因此,與人錯身時採取暫時閉氣或保持逾1公尺距離等防疫對策有其效果。日本每日新聞報導,這項研究刊登在國際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在持續有人感染新冠病毒的情況下,筑波大學研究團隊將人在移動時的防疫視為重大課題,從被認為是主要傳染途徑的氣膠(aerosol)微粒數量變化來調查感染風險。具體而言,研究團隊讓假人戴上可釋放氣膠微粒的裝置,然後測量4種條件下在室內活動的一定範圍內粒子數量,並針對環境是否通風進行比較。這4種條件分別是以時速5公里步行、時速10公里慢跑、時速15公里快跑,及時速20公里衝刺跑。研究結果顯示,在上述所有條件下,粒子數量都會在錯身後5秒內達高峰,並在之後快速下降,研究團隊認為主要是因為假人行動後,其後方產生的空氣旋渦造成粒子擴散。研究結果顯示,粒子數量都會在錯身後5秒內達高峰,並在之後快速下降。圖/Unsplash另外,擦身而過的速度愈快,高峰時產生的粒子數量就愈少,研究團隊也推測,因為吐出氣體多與旋渦速度變快,可能促使粒子擴散。如果拿通風環境跟不通風環境相比,前者步行時的高峰粒子數量約是後者的55%以下,且不論是哪一種移動速度,前者高峰粒子數量都明顯減少,並在擦身而過10秒後,減到接近初始測量水準。面對這樣的研究結果,研究團隊認為要有效減少正面與人擦身而過時的感染風險,可以在5秒內採取暫時閉氣、保持1公尺以上距離,及選擇上風處等防疫對策。研究團隊成員、筑波大學名譽教授淺井武指出,如果能採取5秒安全對策,就能大幅減少感染風險,在體育賽事或活動等各種情況下,有必要根據科學證據採取防疫對策。研究團隊成員、筑波大學名譽教授淺井武指出,如果能採取5秒安全對策,就能大幅減少感染風險。圖/Unsplash 前一篇文章 氣候危機的成本損失 每日平均逾百億元 下一篇文章 日圓匯率重貶 德國取代日本成為經濟體第三大國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南天寺30周年口述歷史 登英國期刊專欄2025.11.0303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4十方禪林40周年 教界高僧大德同賀2025.11.0305旅人心靈寶典《365日》 贈台中通豪大飯店 2025.11.0306一針一線60載 林全誠繡出神韻人生2025.11.0307【傾聽你我他】別為金錢傷感情2025.11.0308看見 電子 穿牆而過 2025.11.0309【觀我望己】 追日,散策旅程(上)2025.11.0310【民俗資產】 山林守護者:阿里山受鎮宮2025.11.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發現DNA雙螺旋結構 諾貝爾生醫獎得主 華生97歲辭世俄還不想停戰 川普怒擱置雙普會敘利亞小學校舍 外牆布滿彈孔陸航母福建艦服役 首採電磁彈射尼泊爾農民 古城晒稻米超級月亮 今年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