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冰川 讓寒冷沙漠變綠洲 |2023.10.20 語音朗讀 412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人造冰川」用來儲存冰凍的水,以便在最乾燥的時期為農作物提供水分。圖/取自World Press Photo臉書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氣候變遷的討論往往集中在沿海城市等低窪地區。然而,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人們也感受到了它的負面影響——包括淡水短缺。為了幫助這些人度過難關,印度一名工程師旺楚克(Sonam Wangchuk)在位於喜馬拉雅山區的拉達克,建造了一系列「人造冰川」。它們被稱為「冰塔」,用來儲存冰凍的水,以便在一年中最乾燥的時期為農作物提供水分。旺楚克表示,這些冰塔就像是小型冰川一樣,會在農作物生長時,慢慢地釋放出水;他們設置好的管道,則將來自冰川溪流的水收集起來,當管道上的壓力愈來愈大時,水就會被噴出並凍結成冰塊。而冰塔的靈感來自於佛塔,因此外觀具有獨特的圓錐體形狀,當地人也將之稱為「冰佛塔」。拉達克地區常被稱為「寒冷的沙漠」,降雨量很少,每年平均降雨量僅50~70 毫米。然而,6~8月的夏季確實有少量降水。同時,鄰近山區冰河的大量融水會進入拉達克賴以生存的溪流。然而,由於地面結冰及氣溫較低,農民們在一年中最冷的幾個月裡無法種植作物。旺楚克表示,冬季用水因此沒有充分利用。圖/reasons to be cheerful官網為此,他設計出「人造冰川」灌溉系統,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條長管道。其中大部分深埋在地下,一端接入冰川溪流或高山中天然存在的水庫。透過管道,讓水流向海拔較低的人口稠密地區。人造冰川必須在氣溫降至冰點以下才能建造,團隊為了優化用水,製作了一個由鐵、竹子製成的錐形框架。然後向該框架噴灑水,由於低溫,水立即凍結,逐漸形成冰層。這個過程在冬天都會重複進行,以增加冰塔的高度與體積。隨著冬季的臨近,冰塔愈來愈高,最終達到30公尺的高度。當春天到來,冰塔就像一個巨大的冰錐,準備好為下面乾燥的田野及農場提供水。隨著氣溫升高及陽光照射,冰逐漸融化,釋放出的水就會通過管道,輸送到田間,用於灌溉並滿足村莊的用水需求。在SECMOL(Students'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Movement of Ladakh)校園,第一個冰佛塔原型就是在這裡建造的。圖/reasons to be cheerful官網歐洲阿爾卑斯山 響應計畫2015年,旺楚克為「人造冰川」計畫,募款12萬5000美元(約新台幣400萬元)後,在全村人的幫助下,成功地在Fiang村建立第1座冰塔。它高近20公尺,為當地人種植的5000棵樹苗,提供150萬公升融水。取得這一成功後,旺楚克得益於勞力士企業獎的支持,接受了下一個挑戰:在拉達克再建造20座冰塔,每座高30公尺,並重新綠化這片與拉達克山麓接壤的沙漠。圖/BBC Science Focus Magazine官網旺楚克的發明也引起世界各國的興趣,例如:2018年他被邀請到瑞士阿爾卑斯山,建造1座冰塔。如今,旺楚克也夢想著將冰塔變成旅遊景點,在裡面建造冰餐廳或冰飯店:「對於願意花錢的人來說,這將是一種獨特的體驗,而且這筆錢將用於支持農民消除水源,畢竟氣候變遷無法僅靠工程來應對」。 前一篇文章 拜登抵以色列 稱以軍未涉加薩醫院爆炸 下一篇文章 台灣女子第 1 人 許汶而泳渡直布羅陀海峽 熱門新聞 01WTA、ATP年終賽 獎金創新高2025.11.0702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3佛光佈教師、友愛服務隊 精進行佛2025.11.0604《365日》贈嘉義香湖國際大飯店 佛光人結書香善緣2025.11.0605【生活快門】 喜見採茶女2025.11.0606水星室內樂團表演 中美寺傳遞愛與和平2025.11.0607日中文化藝術季 大阪佛光合唱團獻唱2025.11.0608【牽手一生】 最深的愛是 我陪你2025.11.0609健保補充保費變革 政院急踩煞車2025.11.0710再闖WTA年終賽 謝淑薇力拚第2冠2025.11.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鳳凰颱風來襲 桃園、宜花、澎湖今停班停課攝影師造池塘 重建沙漠生機COP30揭幕 關注氣候人權與森林鳳凰今轉強颱 周三、周四恐登陸穿台 阿里山林鐵森里號 躍登國際高市早苗:台灣有事 日本擬行使集體自衛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