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印度阿薩姆義診 21醫師發心3千人受惠

人間社記者王靜誼阿薩姆報導 |2023.10.19
520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德里文教中心號召21位醫生,14~22日在印度東北部阿薩姆省偏鄉舉辦慈善義診,印度沙彌學園的沙彌也投入義診行列提供援助。圖/人間社記者王靜誼
佛光山德里文教中心啟動災害救助,由第一階段發放物資援助及第二階段災害重建,現在進入到第三階段的義診關懷。此次義診受惠人數預估約3000人。 圖/人間社記者王靜誼
佛光山德里文教中心啟動災害救助,由第一階段發放物資援助及第二階段災害重建,現在進入到第三階段的義診關懷。此次義診受惠人數預估約3000人。 圖/人間社記者王靜誼

【人間社記者王靜誼阿薩姆報導】因疫情停辦三年的印度中醫慈善義診,終於在疫情趨緩之下再次啟航,佛光山德里文教中心及佛光山印度沙彌學園,於十四日至二十二日分別在印度東北部阿薩姆省的Bhetapara、Dudhnoi、Kalaigaon、Rangoli及Khuntai等處,舉辦慈善義診,印度沙彌學園五位沙彌也投入義診行列援助,受惠人數預估約三千人。

阿薩姆省於今年遭受嚴重的水災,眾多民宅承受不住連日的暴雨沖刷而夷為平地。新德里文教中心啟動災害救助,由第一階段的發放物資援助及第二階段的災害重建,現進入第三階段的義診關懷。阿薩姆省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人口由印度人、孟加拉人、尼泊爾人等多元的族群組成,展現多元的樣貌。

針灸推拿配藥  

偏鄉義診 9 天

此次義診有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台灣的十九名中醫師,加上兩位牙醫發心參與,每日清晨便驅車前往百公里外不同的城鎮看診。

佛光山德里文教中心主任慧顯法師表示,希望藉由此次義診,對遭受洪水侵襲的人民表達慰問,更希望給予他們溫暖及希望,在不同的地方種下因緣種子,讓不同國籍的人士都能成為兄弟姊妹、成為朋友。

義診期間,醫生們傾盡全力為前來看診的病人問診、把脈、針灸、推拿及配藥。有位婦女就診時,表達因為背部的疼痛,覺得活著很痛苦。經診察,是肌肉問題導致脊椎壓迫而疼痛,為她施針治療後,其肌肉問題得到緩解,並可以輕鬆地從床上爬起來。 她感到很不可思議,連忙詢問義診團下一個地點,不論多遠她都希望可以再讓醫生治療一次。

有位中年男生來看病時,跟醫生表示他胃部不舒服,並拿出在醫院做的驗血報告,醫生發現報告內顯示男生肝部發炎,所以判斷男生所說的胃部不適,應該是肝膽的問題。經過詢問,男子的妻子表示,男生愈來愈膽小,且天黑的時候他就不敢出門,所以醫生研判有可能就是膽方面的病徵,相當罕見。醫生除了開中藥治療,並告知男生的妻子,盡可能地要多鼓勵他。

牙醫部分則提供拔牙、洗牙、幼兒塗氟專業諮詢等服務,即便在沒有足夠照明的環境下,醫生們仍舊憑藉一盞頭燈給予最專業的治療。其中,乘宣沙彌便是牙醫的得力助手。

沙彌幫忙翻譯  

更是最佳助理

乘宣除了要幫兩位牙醫翻譯,還要協助洗牙。看著人高馬大的乘宣戴上完整的裝備,細心地替居民洗牙,體現了佛法既有獅子吼的威力,更有如流水般柔軟的心。在牙醫診間,常會看到笑容滿面的乘宣在細心地服務大眾,造福人群。

中醫師石長啟表示,每次義診見到病患,都好像是見到觀音菩薩的化身,使自己明白身為醫生的本質是什麼,不論當下環境如何,就是回到最單純的人與人之間最真誠的交流,最終皆大歡喜,「因為疫情使我們失去了最重要的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當開始恢復時,就會深刻地感受到這一切是多麼難能可貴」。

印度人對中醫的認識不深,但前往義診的民眾對中醫治療的接受度愈來愈高,願意接受針灸的病患大幅增加,顯示從二○一二年開始實施義診後,德里文教中心深入民間施醫贈藥的努力獲得認同。而且義診期間,常看見當地媒體前往採訪報導、協助宣傳,好讓更多散布在高山內的居民都能獲知訊息,把握求診的機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