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波》打破舞者慣性 音樂、影像、舞蹈都與AI對話 

曹麗蕙 |2023.10.11
510觀看次
字級
鄭宗龍新作品《波》邀請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Daito MANABE)合作,舞者的身體、聲音、神經,與程式和LED影像相互交織,將舞蹈的能量以高速傳遞給觀眾。圖/雲門舞集提供、李佳曄攝影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與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合作的《波》,明(12日)起至11月5日在台北、台中、高雄演出。鄭宗龍說這齣舞作是給自己和舞者的「考卷」,試著打破「刻在骨子裡」的慣性運動,而透過舞者身體、聲音、神經,與程式和LED影像相互交織,將舞蹈能量高速傳遞給觀眾。至於AI段落,鄭宗龍則保密說:「期待觀眾進到劇場,找到隱藏的AI線索。」 

此外,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期間,大廳還推出AI互動體驗,以《波》發展舞作的AI元素模擬,使觀眾貼近創作過程。

鄭宗龍分享他在排練過程中常問舞者:「我們能不能試著打破身體的慣性運動?」他表示,「雲門的訓練一直在我和舞者的身上,那種『動』的方式,已經刻在我們骨子裡。」但在開始創作《波》時,「我給我自己和舞者出考卷,有沒有可以被打破的可能性?」

創作過程充滿各種實驗,鄭宗龍形容它就像是將身體通上電流一樣。「通常人體在接觸電流時,肌肉會瞬間緊縮並反彈。在這次有許多類似的電流,甚至是亂流在我和舞者之間。」

真鍋大度與團隊則使用肌電感應器和攝影機,來檢測舞者大量的身體數據,將舞者大腦和肢體之間的訊號拆解,然後透過AI生成影像和動作,同時也應用在他為這個舞作創作的音樂中。

鄭宗龍說,在《波》裡,AI並非僅局限於舞蹈,而是成為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樂、影像都與AI對話,「舞者的『動心起念』創造出前所未見的風景」。

在這次的《波》裡,AI並非僅局限於舞蹈,而是成為了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樂、影像都與AI對話。圖/雲門舞集提供、李佳曄攝影

他也指出,《波》不再把故事情節放在焦點位置,透過人體與AI的雙向邏輯,擷取雙方動作的動機,讓AI與人類相互學習,激盪出全新肢體語彙。「與其說是AI編舞,更多是我看到不同動態和動能,提供我在編排上的可能性。也因為這些改變,會給觀眾帶來非常不一樣的感受。」

儘管這樣的編舞方式令他感到不安,但也因充滿未知而具挑戰,「我期許自己能夠掌握這美麗又複雜的力量,並將它傳遞給觀眾。」

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期間,觀眾可於演出前後親身體驗AI生成影像的過程,在劇院大廳LED螢幕前的攝影機捕捉觀眾動態影像,透過作品AI技術演算後,將即時影像元素展現至LED螢幕上,讓觀眾透過互動體驗理解作品創作過程。

《波》10月12至15日在台北國家戲院登場,四場演出全完售;之後10月28至29日至台中國家歌劇院,11月4至5日至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巡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