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講--天主教概說

 |2006.02.05
1113觀看次
字級

一般人所說的天主教,是指集中在羅馬梵諦岡並由之傳播到世界各地的宗教團體。與東正教、新教並列為基督宗教的三大支派之一,主要教區分佈在中歐、南歐、愛爾蘭及南美洲;而東正教則在希臘、斯拉夫國家、蘇聯等地區有相當的影響力;新教信仰這一系則以北歐、英格蘭、蘇格蘭及北美洲地區為主。

兩千多年來的歷史,為基督宗教帶來複雜且多樣性的流傳,融入了許多不同民族的文化色彩。約西元前四年,耶穌出生於希律王朝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在拿撒勒地區長大,是一位極具宗教領袖魅力的施行者。初期一直受到羅馬官方的宗教迫害,直到西元三一三年,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下詔頒行米蘭詔書,承認天主教為合法的宗教。到了三八二年,正式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是為政教合一之始,也讓帝國境內整年節慶都籠罩在基督教的目的之下,發展出耶誕節、受難日、復活節等,尤其是復活節的確切日期一直沒有定論,代表著東西羅馬帝國分裂日益擴大的鴻溝,而耶路撒冷做為耶穌出生、死亡與復活的城市,也成為各地天主教、東正教教徒每年必朝聖之地。

西元一○五四年,發生了第一次分裂,涉及到地理、文化、政治等因素,造成羅馬天主教會與東正教會的分裂。第二次大分裂,發生在西元十六世紀的新教改革,出現了浸信教徒、路德教徒、喀爾文教徒和聖公會教徒。今日在美國就有九百多個派別的發展。因此,想要了解基督宗教世界的核心觀點,就應先從羅馬天主教會開始。

在一些儀禮方面,政教合一制度使洗禮象徵著教會成員的身份,也代表著羅馬社會成員的身份,進入青春期接受堅振禮之後,才能接受聖餐中的酒與餅。到了中世紀,洗禮和聖餐已儼然成為自然的聖禮,可與上帝恩寵直接交流。十二世紀,羅馬天主教發展出有三十多項聖禮,後由神學家隆巴底精簡到內含於生活範疇內的七項儀式:洗禮、堅振禮、聖餐、告解、聖秩、婚禮及臨終敷油禮。信友平日有早晚祈禱及餐前的謝飯禱告,其中告解是指受洗後為所犯之罪求赦免的一種聖禮,後來成為領聖餐前的必要儀式之一。

中世紀歐洲出現哥德式大教堂,更高、更大,裝飾也更多,對一般人代表著通往另一世界的大門,更代表著基督宗教菁英型態的發展,負起高等學習的修道院職責,造成早期的大學就是歐洲的大教堂,這些高等學府也進一步造就出更多的哲學與神學的研究,此中最具影響力的就屬士林哲學了,對西方哲學思想史的發展影響甚大。

天主教堂以古羅馬式建築為發展基礎,為長方形的大型集會空間,兩行圓柱將整個大廳分成中間的大廳及兩邊的側廊。強調圓頂及拱頂,並以十字作為神聖象徵,有些教堂周圍並設有墓園。中古世紀的拜占庭藝術,使教堂增加了許多以五彩石頭及金銀塊作素材的鑲嵌裝飾,極其華麗精緻。其建築風格由長方形改為向心形,在教堂內部,圓頂可以一目了然,內部空間的平衡使人產生靜謐感。中世紀的哥德式建築,有尖聳的拱門、尖塔、巨大的彩色玻璃為其特徵,充分發揮其垂直空間設計的視覺效果,易激發人的敬畏與讚嘆。

除此之外,天主教的音樂更是主導了西方音樂的演進。人們藉著優美、肅穆的宗教樂曲,在心靈上求得了平靜和安定的力量。

(摘錄自《佛光教科書》第十冊第八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