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風者」順利升空 今晚8時56分與地面站通聯

 |2023.10.09
392觀看次
字級
台灣首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台灣時間9日在法屬圭亞那順利升空,國科會主委吳政忠(第2排右4)、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第2排右3)等人到國家太空中心衛星操控中心,勉勵將接手進行衛星操控的工程師。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我國第1枚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Triton)今(9)日上午9時36分在法屬圭亞那,搭乘亞利安公司的織女(VEGA)號火箭順利升空,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受訪指出,獵風者預計今晚8時56分第1次經過台灣上空,並與地面接收站通聯,確認沒問題後,預計要數周時間才能正式執行任務。

吳宗信指出,獵風者已經入軌,每天大概經過台灣1次,但要今晚8時許跟地面接收站通聯確定本體、功能狀態都在控制中,以及最重要酬載GNSS-R沒問題,幾周後才有辦法正式執行任務。

吳宗信表示,獵風者主要設計目的為量測海面風場,因海面風場資訊在實務上非常難取得,衛星在高空可以大面積、高頻率取得這些難取得資料,來補足量測氣象最重要的缺口。

除了針對極端氣候,因獵風者是實驗衛星,將設定在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比較偏北緯、低緯度的地方監測,一切正常後再擴展到南緯,預計至少提供台灣、全球5年整個氣象科學界寶貴資料,增進氣象預測的準確度。

台灣首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台灣時間9日在法屬圭亞那順利升空,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左)、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右)在國家太空中心衛星操控中心外觀看發射過程。圖/中央社

吳宗信表示,太空中心現正執行國家第3期計畫,除了獵風者氣象衛星以外,還有福衛8號、福衛9號。

福衛8號是光學遙測衛星,類似現在的福衛5號;福衛9號是微波衛星(合成孔徑雷達),在夜間也可以穿透雲層拍攝,因此未來總共有10顆以上衛星,高頻率守護台灣國土安全。

吳宗信指出,福衛7號GNSS-RO主要量測地表高度低空到50、60公里的溫度、溼度及壓力分布資料;獵風者GNSS-R(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反射訊號接收儀)主要測量風場,兩者對氣象預測非常重要,尤其是極端氣候和颱風預測。

他指出,藉由福衛3號、7號加上獵風者經驗,未來計畫把這些GNSS-RO、GNSS-R做成衛星模組的酬載,以後放在福衛8號、9號,甚至是未來的B5G通訊衛星等6顆衛星上面,組成超過10顆衛星。

如此一來將可快速取得重要的衛星資料,除了貢獻全世界相關的氣象衛星研究和預測外,也可以直接貢獻中央氣象局氣候預測能力。

他也表示,未來雖無發展相關氣象衛星計畫,但會利用現有衛星資源,把氣象酬載附掛在現有的衛星上面,就可以直接執行相關量測任務,不用再放多的衛星。

吳宗信最後分享,心情非常高興和激動,前幾天特地到陽明交大前的土地公廟拜拜,不過最緊張的應該還是發射團隊,感謝計畫主持人近10年不辭辛勞帶領團隊走到這一步。

吳宗信說明,獵風者主要設計目的為量測海面風場,衛星在高空可以大面積、高頻率取得這些難取得資料。圖/取自自國家太空中心官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