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exels
文/本益
佛光山三重禪淨中心為提升佛光幹部的信仰力,九月十六日特別舉辦八關齋戒,恭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主講「佛教故事的啟發」,透過經典故事深入淺出地演繹修行真諦。現場信眾逾三百五十人,共同悠遊於佛法大海中。
心保和尚分享,每個人每天都會見到很多人、做很多事,理事如何圓融但看自己是否能夠覺悟。一般人常以既定的思惟行事,缺乏警覺與靈活的應變能力,但對眼前所見無法加以審查思惟,生活很容易就會妄想紛飛,做錯判斷。
《六祖壇經》中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不思善,不思惡」、「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每一個公案都可以用來探究我們的心。
我們的心攀附外境而有生滅、煩惱、對待、痛苦種種情緒起伏,能覺悟心不被世間塵事所影響,就可以解脫自在。
知識不等於證悟,研讀「經、律、論」是必要的修行階段,但把佛法用在生活,六度齊修,才是功夫。
當他人的言語觸怒自己、外境不如己意時,是跟著感覺走,放任情緒起舞,還是用理智控制情緒,用佛法解決問題?如同金碧峰禪師鍾愛的玉鉢、波斯匿王的飲食節量等,在在處處無不是考驗我們的覺照力,能有一分覺察觀照的心,就能有力量讓煩惱不生。
最後心保和尚以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及四果阿羅漢,因破除的障礙不同,而得證不同的果位來勉勵大家,在修行中培養正確的觀念及養成自我觀照的習慣最是重要,常能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才能及時用佛法解決種種問題。
青年團施芃年、鄒沅峰分享,八關齋戒有幸擔任班首,代表所有戒子迎請和尚,感受緊張又肩負神聖的使命。而心保和尚提到的以境練心,更是讓自己不受困於妄生的煩惱中,能活得更歡喜自在。
馬煥金分享,承擔會長處理會務,是一個非常好的修行因緣,學習用清淨心思惟和靜心觀照,做自己的主人。
連憶蘭表示,心保和尚以六祖惠能大師「菩提偈」作引,闡述自性本是清淨,皆因妄念引來煩惱,因此流轉於生滅,令人深刻體悟「養心」重在勤修戒定慧,才能息滅貪瞋痴,身心必可自在。此外,在生活中修行六度,即是人間佛教的菩薩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