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沸騰時代 用冰發電崛起

 |2023.09.15
4279觀看次
字級
各國相繼研究取代煤炭、石油的乾淨能源,也著手開採能產生比煤、石油、天然氣高出幾十倍能量的「可燃冰」。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隨著科技進步,「用冰發電」不再遙不可及。「全球沸騰」(Global boiling)時代,各國相繼研究取代煤炭、石油的新世代乾淨能源,除了再生能源(太陽能、風力、水力、地熱等),也著手開採能產生比煤、石油、天然氣高出幾十倍能量的「可燃冰」(Methane Clathrate);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可燃冰」也比煤炭及石油乾淨許多,是日本正全力開發的未來能源之一。

全球可燃冰儲量預估達到2800萬億立方米,大約相當於全球已探明石油、煤炭及天然氣總量的2倍,能滿足人類上千年使用。但目前世界上可燃冰都處在勘查、試採階段,仍然沒有被大規模商業開發及利用的成功先例。

各國相繼研究取代煤炭、石油的乾淨能源,也著手開採能產生比煤、石油、天然氣高出幾十倍能量的「可燃冰」。圖/資料照片

日本開採目標 11年天然氣進口總量

日本海洋能源資源學者青山千春表示:「日本一直被認為不蘊藏天然資源,但我們已經知道鄰近陸地的海底,藏有很多的可燃冰。」

日本經過幾年的初步研究,2013年啟動全球首個海底開採可燃冰測試計畫。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產資源機構(Jogmec)甲烷水合物研究與發展小組的負責人山本幸治(Koji Yamamoto,音)說:「這在全世界是首開先河。」

2017年,日本又在南海海溝進行第2次試驗。這一次,研究人員使用2口測試氣井。第一口井遇到與之前一樣的問題,幾天後就被沙子堵住。但山本幸治說,第2口井連續24天沒出現技術問題。近年日本政府更明確提出2023~2027年,將實現民營企業主導的可燃冰商業開採目標。Jogmec發言人川本高見(Takami Kawamoto,音譯)表示:「日本終於擁有本國的能源來源。」

Jogmec估計,日本南海海槽(Nankai submarine trough)周邊地區至少蘊藏了1.1萬億立方米(39萬億立方英尺)的甲烷水合物,相當於日本11年進口天然氣的總量。

日本研究可燃冰的潛力有幾十年,但直到過去幾年,開採可燃冰才變得不久可以實現。圖/取自BBC官網

大陸拚產業化 制定2030年實現

中國大陸國土資源部與廣東省政府、中石油日前則簽署了《推進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採先導試驗區建設戰略合作協議》,推進南海可燃冰產業化。

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總工程師楊勝雄說,可燃冰有望於2030年實現產業化。他說,1立方公尺可燃冰可轉化為164立方公尺的天然氣,燃燒後汙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要小得多,是全球未來最有希望的新能源儲備。

美國、日本、德國、南韓、印度、中國大陸都制定了有關的勘探開發研究計畫,而全球可燃冰資源豐富,僅中國南海遠景資源量就達到680多億噸油當量,是波斯灣探明的油氣儲量近1.5倍多。

至於我國,科技部指出,中山大學以自主開發之水下載具「水下載具創新技術」,可執行台灣西南海域可燃冰之探勘調查,為替代能源的新選項,露出一線曙光,若開採成功,可供台灣50年的天然氣使用無虞。

然而,以目前的科學水平,只要開採「可燃冰」,就意味要承擔很多未知風險;例如:開採成本比天然氣高7倍、技術保障方法還未能保證萬無一失,當大規模開採時,若出現甲烷泄漏進入大氣層,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圖/人間福報編輯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