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醫師表示,因意外情況發生的時間、形式都無法預期,建議民眾可準備市售的簡單急救包。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台北市中山區大直街94巷3弄建築工地地下室施工造成鄰房傾斜下陷,北市府第一時間決定撤離鄰近住戶,現場無人傷亡,目前已疏散大直街197戶367名住戶,並安排329名住戶至附近九間旅館住宿安置。
北市聯醫也建立綠色通道,由家醫科協助撤離居民慢性病領藥等服務。急診醫師表示,遇到房屋塌陷問題關鍵是「趕快離開」,若離不開則就地等待救援。
一位不具名的急診醫師表示,大樓塌陷與地震造成的大樓坍塌不同,地震搖晃可能是左右擺動,也可能是上下擺動,對物理結構造成的影響各有不同,可能從上方坍塌,或向前倒塌等。
但這次大直是公寓塌陷,應是地基發生問題,只會往下倒塌,民眾須把握時間離開大樓,不要再待在裡面即可。
該醫師也表示,萬一大門因倒塌而阻塞,民眾無法離開、受困建築內,若發生骨折、外傷等情況,也勿慌張,應在原地等待專業救援人員到場處理,若有對外聯繫方式,或救援人員出現,也應互就讓其知道自己位置。
而平日如何準備急救包應對類似事件?醫師表示,因意外情況發生的時間、形式都無法預期,建議民眾可準備市售的簡單急救包即可,例如車用急救包就是不錯選擇,主要內容物應包括紗布、繃帶等,能處理外傷情況的醫療用品。
馬偕醫院急診科主任鍾亢則表示,房屋塌陷事件形同「人為地震」,自保方式與天災導致的地震無異,可躲在房屋樑柱或堅固的桌子旁邊;若已發生坍塌受困,民眾可先嘗試掙脫,並爭取存活空間、往空隙處移動,再尋找逃生路線。
鍾亢也說,民眾可準備急救包放在隨手可及之處,但此次事件是人為因素導致,應不會有「餘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