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 君王之欲

文/嚴陽 |2023.09.05
960觀看次
字級

文/嚴陽

對於一國之君來說,他們往往有很多欲望。有的希望開疆拓土,讓國家版圖成為歷史之最;有的希望長生不老,永享帝王生活;也有的希望充分感受權力帶來的威儀與滿足,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當然,不可否認的,其中也有希望國泰民安、社會繁榮、和平永駐的。

但是,縱觀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歷史,恐怕我們不能不說,著眼於個人地位與權力的永續、個人物質的享受,這一類的君王更多一些。也因此,封建王朝「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現象,才會周期性地出現。

做為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其實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作為國君,依靠的是國家,而國家依靠的是百姓。因此,剝削百姓來奉養國君,就如同割下身上的肉來充腹;腹飽而身死,國君富了,但國家也滅亡了。

所以,國君的憂慮,往往不是來自於外,而常在於自身。舉凡欲望多則花費大,花費大則賦役繁重,賦役繁重則百姓愁苦,百姓愁苦國家自然危急,國家危急則君主地位不保。(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

「國君」與「國家」、「百姓」之間的依存關係,事實上並不復雜,但是,歷朝歷代的帝王卻有很多人視而不見。他們多是把國家、百姓當作可以無限提取的機器,不斷地搾取、盤剝、利用,而忘記了所有的索取,最終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對大自然的無度的索取,回報的是洪水、乾旱、生存環境惡化;而向國家(從根本上說則是向百姓)的無度索取,最終必然人心思變,要把坐在龍椅上的那位拉下馬來。

做為國君,想在有生之年做點什麼十分正常。比如說,開疆拓土、擴張版圖,得以青史留名。但是,這樣的欲念一旦超過限度,變成窮兵黷武、四處征伐,反而可能適得其反。這方面,漢武帝或許可以作為反面教材。

另外,在一定限度內享受生活,百姓也不是不能理解,因為過上更好的生活,可說是絕大多數人的共同願望。可如果像秦始皇那樣「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那毫無疑問已經過頭了。除了對自然資源的極大消耗與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也讓無數百姓因為勞役家破人亡、民怨鼎沸。

「君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今天我們十分熟悉的,也是當年受到李世民高度認可的一句話。也因此,唐太宗把國君對老百姓的態度與可能導致的結果相連結,強調國君如果欲望太多,必然會加重百姓的負擔;加重百姓的負擔,則必然會導致國家出現危急情況,最終讓國君地位不保。所以他說:「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縱欲也。」

這樣的思惟猶如暮鼓晨鐘,直到今日依然在人們耳邊隆隆作響,更值得在上位者記取並警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