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情深故鄉(17-11) 南台灣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3.09.01 語音朗讀 273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竹製品工坊的兒童 1960年,南台灣,一間竹製品工坊裡,幾名孩童靠在編織到一半的竹蓆上。竹蓆亦稱為涼蓆,在電風扇、冷氣等家電用品尚未普及前,竹蓆、扇子便是夏日保持涼快的法寶。然而,傳統竹蓆是由人手編織而成,製作過程須耗費不少人力。 竹子在當時是常見且重要的原物料,可用於製作家具、竹筏及各種生活用具。由於竹子一般生長在中低海拔的山區,工人們得先到山中砍伐竹子,再運回工廠加工製造。此外,亦有專門種植竹子的竹農。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甘蔗葉可作他用 1960年,南台灣。一名婦女牽著腳踏車從軌道旁走過,腳踏車上裝載著剛採收下來的甘蔗葉,拿回家可作各種使用。大面積的蔗田旁往往鋪有軌道,採收完的甘蔗會放到牛車上,牛車沿著軌道移動,將甘蔗運往停靠在附近的的小火車,再由小火車將甘蔗送到製糖廠。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老式皮鞋工廠 1960年,南台灣一間製鞋工廠中,幾名工人在昏暗的燈光下趕製皮鞋,工作環境狹窄且雜亂。工廠內滿是皮鞋的材料及半成品,桌子上則擺著各式製作皮鞋的工具。這個時期,皮鞋是由人工製作的,舉凡鞋底、鞋身等,都是先由工匠描畫在材料上,剪裁下來後,用粗針將鞋底及鞋身縫合在一起,隨後再進行加工、修飾,才能完成一雙皮鞋。 戰後初期,穿著皮鞋的人並不多,皮鞋在台灣的市場有限。但隨著1960年代外資開始進入台灣,製造皮鞋等勞力密集產業也開始到台灣設廠,提供了許多工作機會。當時,皮鞋匠是一門可以養家活口、累積財富的好工作,吸引許多農家子弟投入其中。然而隨著台灣勞工薪資逐漸提高,外國企業移往其他勞動力更加低廉的國家設廠,皮鞋工廠也慢慢地從島上消失了。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劈砍竹子的婦女 1960年,南台灣。幾名婦女在空地上劈砍竹子,將竹子劈成細長的竹片,可用來編織竹蓆、竹簍,或者是製成其他器皿。當時,婦女上街買菜用的購物袋是竹籐編的,攤販用來盛裝各式商品的也是竹篩、竹簍,不論是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具,都可以看見竹製品的蹤跡。竹子與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製作竹製品也成為重要的家庭副業。 後來,竹製品被塑膠製品取代,因為塑膠製品更加耐用,生產成本也低了許多。現在竹製器物成了工藝品,日常生活中已少有人使用。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男子路邊販賣家庭工廠製作的小竹籃 1960年,南台灣,一名男子蹲在街道旁,手裡拿著一綑用繩子綁在一起的小竹籃,向經過的路人兜售,這些竹製品通常都是自家生產的。早年的物品常以竹子製成,一來是因為台灣產竹子,二來是加工容易,可製成各種家具、器皿甚至圍牆。 1960年代,竹製品是很熱門的手工業,有些家庭會全家總動員生產竹製品,以賺取更多收入。竹製品的優點在於輕便、物料便宜,但相對較並不堅固,也沒辦法長久保存。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編織稻草製品 1960年,一群農婦正在整理稻草,編織成各種可用的物品銷售,以貼補家用。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情深故鄉:歲月台灣貳部曲》 定價3800元,讀友優惠價2800元 有興趣的朋友請洽購新世語文化 02-23684364 shu4364@ms62.hinet.net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編織稻草製品1960年,一群農婦正在整理稻草,編織成各種可用的物品銷售,以貼補家用。甘蔗葉可作他用1960年,南台灣。一名婦女牽著腳踏車從軌道旁走過,腳踏車上裝載著剛採收下來的甘蔗葉,拿回家可作各種使用。大面積的蔗田旁往往鋪有軌道,採收完的甘蔗會放到牛車上,牛車沿著軌道移動,將甘蔗運往停靠在附近的的小火車,再由小火車將甘蔗送到製糖廠。竹製品工坊的兒童1960年,南台灣,一間竹製品工坊裡,幾名孩童靠在編織到一半的竹蓆上。竹蓆亦稱為涼蓆,在電風扇、冷氣等家電用品尚未普及前,竹蓆、扇子便是夏日保持涼快的法寶。然而,傳統竹蓆是由人手編織而成,製作過程須耗費不少人力。竹子在當時是常見且重要的原物料,可用於製作家具、竹筏及各種生活用具。由於竹子一般生長在中低海拔的山區,工人們得先到山中砍伐竹子,再運回工廠加工製造。此外,亦有專門種植竹子的竹農。老式皮鞋工廠1960年,南台灣一間製鞋工廠中,幾名工人在昏暗的燈光下趕製皮鞋,工作環境狹窄且雜亂。工廠內滿是皮鞋的材料及半成品,桌子上則擺著各式製作皮鞋的工具。這個時期,皮鞋是由人工製作的,舉凡鞋底、鞋身等,都是先由工匠描畫在材料上,剪裁下來後,用粗針將鞋底及鞋身縫合在一起,隨後再進行加工、修飾,才能完成一雙皮鞋。戰後初期,穿著皮鞋的人並不多,皮鞋在台灣的市場有限。但隨著1960年代外資開始進入台灣,製造皮鞋等勞力密集產業也開始到台灣設廠,提供了許多工作機會。當時,皮鞋匠是一門可以養家活口、累積財富的好工作,吸引許多農家子弟投入其中。然而隨著台灣勞工薪資逐漸提高,外國企業移往其他勞動力更加低廉的國家設廠,皮鞋工廠也慢慢地從島上消失了。男子路邊販賣家庭工廠製作的小竹籃1960年,南台灣,一名男子蹲在街道旁,手裡拿著一綑用繩子綁在一起的小竹籃,向經過的路人兜售,這些竹製品通常都是自家生產的。早年的物品常以竹子製成,一來是因為台灣產竹子,二來是加工容易,可製成各種家具、器皿甚至圍牆。1960年代,竹製品是很熱門的手工業,有些家庭會全家總動員生產竹製品,以賺取更多收入。竹製品的優點在於輕便、物料便宜,但相對較並不堅固,也沒辦法長久保存。劈砍竹子的婦女1960年,南台灣。幾名婦女在空地上劈砍竹子,將竹子劈成細長的竹片,可用來編織竹蓆、竹簍,或者是製成其他器皿。當時,婦女上街買菜用的購物袋是竹籐編的,攤販用來盛裝各式商品的也是竹篩、竹簍,不論是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具,都可以看見竹製品的蹤跡。竹子與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製作竹製品也成為重要的家庭副業。後來,竹製品被塑膠製品取代,因為塑膠製品更加耐用,生產成本也低了許多。現在竹製器物成了工藝品,日常生活中已少有人使用。《情深故鄉:歲月台灣貳部曲》定價3800元,讀友優惠價2800元有興趣的朋友請洽購新世語文化02-23684364shu4364@ms62.hinet.net 前一篇文章 【長期徵文】 下一篇文章 【魅力青海──青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 鎏金工藝 熱門新聞 01柏林佛光山 正信三寶弟子皈依2025.09.0302【王文靜看世界】犍陀羅佛像——二千年前最早佛像的起源2025.09.030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堂的生活與清規 4-22025.09.0304美南平原市大遊行 新州佛光人同樂2025.09.0405斷句。段落。章節2025.09.0406【悅讀人生】 與羊共舞2025.09.0507公益音樂會 金蓮淨苑音緣傳情2025.09.0408紐西蘭國防部軍官 參訪北島佛光山2025.09.0409食物花園連線 翻轉飢餓困境2025.09.0310天安門今閱兵 中俄朝同框抗西方壓力2025.09.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藝心語】吃明虧不吃暗虧【島嶼拼圖】砲火紋身 北山古洋樓【人間哲思】善念循環 娑婆世界【山海共月‧燈影煙火──泉州非遺流光印跡展】泉州非遺【課本沒有的歷史】無聲的空襲警報器【走過歷史】驚鴻一瞥蒸汽火車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 嘉南古廟系列(20-20) 東石郡【時光走廊】嘉南古廟系列(20-19)北港郡【時光走廊】虎尾郡 嘉南古廟系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