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愛「切西瓜」 行人庇護島傳「撞況」多

 |2023.08.21
1084觀看次
字級
路口轉彎車只要正常行駛,行經庇護島並不會造成碰撞意外,但如急著轉彎俗稱「切西瓜」就容易撞上庇護島。圖/李宗祐

【本報嘉義訊】嘉義市政府為保障行人穿越馬路安全,在垂楊路分二階段施作20多處庇護島,工程陸續完工。但近來有汽車騎上庇護島或被擦破車胎,抱怨設計不良;但有網友認為,是「切西瓜」駕駛習慣不良。市府於庇護島塗裝明顯標誌、警示錐,希望逐漸導正駕駛習慣。

內政部營建署補助縣市提升道路品質,洗刷台灣「行人地獄」汙名,市府優先在交通頻繁車流量大、高鐵聯外運輸BRT專用道垂楊路,分二階段施作20多處庇護島,近來工程陸續完工。

圖/李宗祐

但是有駕駛不習慣,在轉彎、迴轉時發生碰撞、破胎,甚至有汽車騎上庇護島,引來設計不良的爭議。「現在馬路的設計 駕車技術要很好才能上路了,看那行人安全島的角度,看那闢護島的位子,超讚」、「根本就設計不良 路中間凸個分隔島什麼鬼 開太靠近根本看不到」。

但有網友認為設計本身沒有問題,是「切西瓜」不良駕駛習慣所造成。「別再硬拗了,愛切西瓜的白癡駕駛才會撞上去」、「愛切西瓜啊!今天如果沒有庇護島,在車底下的就是過馬路的行人!」。

俗稱「切西瓜」,是有些沒公德心駕駛在行經路口轉彎時會以急轉、或強切方式轉入,讓剛好行經路口的行人險象環生。

圖/翻攝臉書嘉義綠豆大小事

市府表示,因為垂楊路較寬,行人穿越路徑較長,設置庇護島不僅可提供中途庇護安全停等區所需,也可以避免左轉車輛轉入垂楊路時切西瓜動線碰撞到行人。初期庇護島會讓用路人不習慣,會加強塗裝、擺設三角錐警示,逐漸導正駕駛習慣。

垂楊路車流量大,2公里多路段,分二階段施工,20多處庇護島完工後將成為人本交通示範道,全線路口陸續施作行人庇護島,是營建署前瞻基礎建設提升道路品質計畫補助,提升行人穿越垂楊路口時的安全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