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亂講話 PO上網 造口業

◎記者曹銘宗 |2008.05.31
621觀看次
字級

風波不斷擴大,警方很快查出她的本名,並找到她本人,最後,她為她的言論道歉……。網路時代雖然開創了言論自由空間,但網路言論的失序問題也隨之浮現。引發了是否需要政府管制、法院裁判的討論……。

四川大地震舉世震驚,中國國務院定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停止一切娛樂活動。有一位遼寧省年輕女子透過網路大罵災民害她看不到電視節目,也無法上網玩遊戲,結果引發眾怒,同聲譴責,使她變成全民公敵。

這位21歲、以「張雅」為名的女孩,拍了一段4分鐘的影片批評四川地震災民,這段影片還被放到國際知名的錄影短片分享網站YouTube,點閱率超過350萬次,後來以內容不妥被刪除。

媒體報導,張雅透過影片對受困災民說:「你們在裡面被砸,就老實待著,還喊什麼喊,呼什麼救啊?」「這震幅要是再大一點,給你們整個翻過來,你們就不用來勁了,一個個今天要給你們默哀,明天又給你們捐款的。」

對1位被困100多小時才被救出來老婦人,張雅說:「妳說妳1個老太太,躺了100多個小時,妳怎麼還沒死呢?妳想學木乃伊啊?」

張雅對四川災民的攻擊立刻遭到無數網友的回擊,指責她:「說的不是人話」,「對災區人民莫大侮辱」,「遼寧人的名聲,都被妳這種垃圾給敗壞了」,「真是丟中國人的臉,像妳這樣根本稱不上是人」,還罵她是「畜牲」。

張雅惹出的風波不斷擴大,遼寧警方很快查出她的本名,並找到她本人。最後,她為她的言論道歉。

無獨有偶,台灣有1名高中生因家庭問題上吊自殺,他在自己的部落格留下遺書,很多老師、同學和網友都在回應文章中寄予同情。但有1名女學生卻在網路上惡言批評死者,結果引起網友撻伐。

媒體報導,台中縣新社鄉新社高中2年級劉學生,家境貧窮,全家住在鐵皮屋裡,父親以種植檳榔為生,收入很不穩定。他的母親在多年前離家出走,他同住家裡的姑姑像母親一樣的照顧他,他自己也常要幫忙照顧90高齡、臥病在床的祖母。最近,他姑姑與他父親吵架,搬出去住,使他心灰意冷,萌生死意。

劉有自己的部落格,校方在他的部落格中看到一篇遺書:「最後的文章—Good bye」,提及他姑姑離家讓他承受很大打擊,他希望父親和姑姑和好,還要求對他祖母隱瞞他自殺的事。

劉姓學生家人在清理遺物時,發現一個信封袋,並以字條交代裡面的891元現金要捐助四川或緬甸災難,或留給祖母。這件事經過媒體報導,讓人對劉的善心感到欽佩。

劉在學校為人熱心,功課也很好,死後全班同學為他摺紙鶴、紙蓮花,還有很多他認識或不認識的人都在他的部落格留言和祝福。但一名可能與劉相識的女學生,卻在自己的部落格說,聽到劉自殺後她「整個人就是爽」。她還自稱冷血動物,指劉「那種人早死早超生」。

這位女學生的冷言冷語,被網友大罵「冷血」,她雖然很快刪除了,但又另發表言論說,很多人根本不認識劉卻裝熟、裝同情,實在「很假」。

台中縣生命線代主任吳家玨認為,劉姓學生事件是生命教育的失敗,原生家庭和教育體系都有責任。但她指出,那位在網路上對劉惡言相向的女學生,不管與劉是否曾有過節,對別人的死亡竟用「爽」字來表達,真的是太冷漠了。

在網路時代,雖然開創了史無前例的言論自由空間,網路言論也對社會發揮了正面功能,但網路言論的失序問題也隨之浮現。有人在網路上散發黑函、相互叫罵等涉及人身攻擊的作法,已引起是否需要政府管制、法院判罪的討論。

網路言論雖然屬於言論自由的範圍,但應該要有怎樣的尺度?如果在網路上發表涉及公然侮辱、誹謗,或妨害個人名譽、公司信譽等不當言論,還是會受到法律制裁。

很多人在網路上發表攻擊言論,常習慣以「辣嘴」、「毒舌」講出尖酸刻薄的言語,而這似乎已成為一種被默許的「網路文化」。少數人使用偏激、誇張的言語,或許只想譁眾取寵或逞口舌之勇,不見得就有公然侮辱、誹謗他人的意圖,但此風卻不可長。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有業就有果報,在網路上以言語傷人,也是在造口業。有人甚至認為,連說人閒話、道人長短的「八卦」,都算是造口業。從更深層的心理來分析,一個人如果缺乏慈悲心、同理心,就常會傷人而不自知,所以能不慎乎?

【宗教觀點】造口業種下不好因

中華佛教護僧協會理事長傳孝法師:在佛學經典中有所謂的「身、口、意」三業,其中守「口業」指的就是要一個人不妄語、不兩舌、不惡語、不綺語,也就是要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人與人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不能因為一言不和就隨意造口業,從這次的網路影片事件來看,網友的作為確實很不應該,尤其透過網路無遠弗屆的傳播,更讓世界各國的民眾都看到網友的不當作為,因此這個例子也告訴我們,自己一定要更謹言慎行,不能因為一時的衝動情緒或不理性就造口業、為自己種下不好的因。

學者觀點】要遵守人際之間道德倫理

世新大學廣電學學系助理教授管中祥:雖然每個人都有發表言論的自由,但每個人無論是透過網路或其他管道發表言論,都應該還是要遵守人際之間的道德與倫理,不能一時的情緒就隨意口出惡言,對他人造成負面的觀感與感受。尤其在四川發生如此嚴重天災的情況下,網友的不當言論更會因此引來社會大眾的撻伐之聲。

【讀者觀點】網路發言 也要負言責

好話一句三春暖,壞話一句千日寒。人在落難的時候最需溫言暖語關懷鼓舞。網路流傳之快,一洩千里,反應更是如潮如湧,一發難收,謹言慎語是必要的。<br><br> 現在年輕人標榜率性,強調敢言,一言一行都要與眾不同,但基本道德,傳統價值不能不顧,更不能不顧及落難者的感受、社會的觀感。失去同情心沒人性,落井下石很可怕,幸好網路不當言論在網友撻伐後,抽的抽,改的改,有的還慎重道歉,是非曲直總算有了交代。重要是年輕人今後要在網路發表意見,先經過大腦,不要為求一時之快,做出人神共憤、後悔莫及的發言。(童童/台北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