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美霞
我常跟鄰居陳老先生開玩笑,說他三個兒子,分別娶了中國江蘇、越南和泰國三個兒媳婦,一家人像聯合國。她們剛開始常「雞同鴨講」,但如今卻已經談笑風生,不但國語講得溜,連台語也說得非常「輪轉」哩,難怪一家人和樂融融的,好親密、好快活!
十年前,陳老先生的大兒子志忠,到大陸旅遊,認識了江蘇省的桂芬,兩人一見鍾情,半年後便結婚了;隔了兩年,老二志成透過相親和越南籍的小媚成婚;又過了兩年,老三志雄因做批發生意,認識了在泰國曼谷經營服飾買賣的玉紅,不久也步入結婚禮堂。
「阮攏是新台灣人啦!」我每次見到她們,總會看到她們堆滿笑臉的強調,嫁做台灣媳婦後,早已經是「新台灣人」。
只是,桂芬由於孩子患有罕見疾病,生活一度充滿壓力,日子過得很辛苦,於是在四年前加入了居服員,同時開始學台語,從完全聽不懂到現在可以輕鬆的與長輩們聊天。她悉心照料我家有輕微中風、憂鬱的阿媽,陪玩五子棋、撿紅點,並鼓勵老人家走向戶外,使得老阿媽變得愛笑,還會幫助家人照顧花圃呢!
而越南籍的小媚更是對公婆孝順有加,平日除了協助老公志成輪胎行工作外,還陪公婆上社大學押花藝術、時尚精緻點心,讓公婆生活過得非常充實。我常看到他們三人進出都挽著手,感情十分好,羨煞社區好多人家。
至於三媳婦玉紅,隨著老公來台灣,她說剛開始看電視學中文,但是一直不會寫,和大嫂一樣成了居服員後,甚至用泰文寫紀錄,讓社工看到都忍不住快哭出來;在社工小組長不斷鼓勵下,她才一字一句的學習寫中文,並且很用心的將常用的醫療與疾病中文用語,製作成泰、中對照筆記,成為最實用的「字典」。玉紅貼心服務每位弱勢長輩,還成了臨床指導員,更熱心的邀請許多親朋好友當居服員,光我們這社區就有十位。
「我很喜歡老人和小孩,雖然常鬧出語言上的笑話,不過也深受長輩開心模樣而感動。」玉紅說:「我認為付出愛心不分國籍,新住民同樣合適。」
她說得一點也沒錯,新住民為台灣注入了生命力,讓台灣變得更多元,新住民和我們也是一家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