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大師生 見證佛光山管理學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大樹報導 |2023.08.17 語音朗讀 107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香港中文大學參訪團與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第2排中)合影。 圖/人間社記者李生鳳佛光山佛光大學董事長慈惠法師(左)與大家接心。圖/人間社記者李生鳳 團員於佛光山抄經堂抄經。圖/人間社記者李生鳳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大樹報導】香港中文大學EMBA課程暨佛教管理文化證書課程參訪團二十二人,至佛光山交流學習,前往禮拜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成員為該校FEMBA、EMBA校友,以及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所設立的人間佛教管理文化證書課程學員。逾半數團員為首次到佛光山,期透過實地考察,學習大師的管理思想,並透過和FEMBA、EMBA的結合,讓企業主們也能了解佛法,進而影響更多人。十四日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佛前香,聆聽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開示和請益佛法。從煩惱中轉念 看到希望未來心保和尚說,「成佛」聽來遙遠,但如果清楚佛法,就能更明白人生的目標;成佛是做人最圓滿的境界,不成佛就是生生世世輪迴。韓國華僑李林義煩惱他們在韓國的佛教會改建問題,心保和尚建議可以從比較地點的優缺點這方向去思考。彭建政表示,外人看來他事業有成,但其實他始終煩惱不已,明知「放下」很重要,但就很難做到。心保和尚以大師〈哭婆與笑婆〉故事,說明轉念的重要,「過去也有很多不如意的事,但不也都走出來了?要能從煩惱中看到希望與未來,心念就是自己的世界」。還有張傑、梁宇善、廖德昌、盧合齊等人提問,如何在短暫人生做有貢獻的事,怎麼克服懈怠、超越輪迴、處理家庭問題等。心保和尚回應,有智慧、積極的布施就是創造好的因緣;克服懈怠的方法就是精進;所謂輪迴其實是煩惱在輪迴,用智慧去除貪瞋痴,不起煩惱,就不再輪迴。並強調佛教徒需受持三皈五戒,有戒律的規範可減少很多問題。十四日晚間於傳燈樓三樓,佛光山佛光大學董事長慈惠法師接心,以從事教育的角度分享,雖挫折不少,但成就感也難以言喻。法師輔以從事幼教的經歷說明,要能覺察孩子行為問題背後的原因,多給予鼓勵。回想當年如何開始追隨星雲大師,並長達數十年,就不得不說大師度眾有方,且很了解年輕人的想法。從出家直到今天,一直在做有意義的事,是大師給了他豐富圓滿的人生。大師度眾有方 一生努力實踐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十四日於佛館聚賢堂,介紹佛光山歷史及大師一生事蹟。大師辦有海內外五所大學,及電視台、報紙等,這些都是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已成形的想法,並用一生時間努力實踐。十五日,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帶領前往禮拜大師,參觀佛光山典藏的各版本《大藏經》。妙凡法師於綜合座談引領剖析大師〈真誠的告白──我最後的囑咐〉,說明大師提到有關他的財產是「空無一物」,因為是十方大眾的,但內心充實,所以又覺得整個世界都是他的。中文大學商學院會計學院教授顧朝陽表示,他甚至想像大師如果是公司老闆,那他的企業必定是世界五百大,「要創業的人可以讀大師的故事,因為各種艱難、困苦,他都經歷且超越了」。中文大學商學院會計學院的楊丹青教授也分享,此行讓他覺得和佛教的關係更加接近,而且發現佛法並不是那些幾千年前、古老且遠離生活的,例如三好、四給很好理解,也都很貼近生活情境。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表示,曾有人撰述大師如果是位企業家,肯定是世界五百大的專文探討,但更重要的是其真心關懷大眾的宗教家情懷,「在場企業主們若能將此行所學運用在事業上,相信必能為企業文化帶來改變」。 前一篇文章 教界動態 下一篇文章 台北道場贈365日 大地酒店分享旅人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2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3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4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05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6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7味覺圖有謬誤2025.07.3108藝術翻轉醫院 療癒心視野2025.07.3009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10【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 學佛交流會深度對話桃竹苗金剛知賓培訓 300人齊聚寶塔寺北市記者公會 致力社會光明面報導紐西蘭北島一日禪 找回清淨本心佛光山尔有寺獲贈 兩岸藝術家阿彌陀佛書法佛光山三好兒童英文營 小朋友開心說英文 作者其他文章北市記者公會 致力社會光明面報導佛光山三好兒童英文營 小朋友開心說英文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佛光山三好兒童英文營 學童快樂說英文佛館重視學術研究 首辦學術發展委員會年會慈星飛翔 佛光山系統幼兒園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