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麵包釀食物中毒 專家告訴你常見原因

 |2023.08.05
1448觀看次
字級
桃園有民眾到中壢忠貞市場知名的越南法國麵包店購買餐點後,陸續出現疑食物中毒狀況,衛生局昨天再查核現場無營業。圖/桃園市政府衛生局提供

【本報台北訊】桃園市中壢區忠貞市場某攤商販售越南法國麵包疑釀食物中毒,至今已有340人通報。據醫院通報院方人體檢驗報告,部分為沙門氏桿菌及輪狀病毒感染。專家表示,食物煮熟後若保存溫度不足,就會滋生細菌、病毒,最常見的食物中毒原因以諾羅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為最大宗。

自8月3日起,桃園市衛生局陸續接獲民眾通報,赴桃園中壢忠貞市場內某攤商購買越南法國麵包,食用後出現腹瀉、嘔吐、發燒等不適症狀。衛生局立即至現場稽查作業場所環境衛生,查有冷凍冰箱溫度不足、有病媒蹤跡、作業人員配戴飾品、食材未落實離地及覆蓋等14項缺失,已依法勒令停業。

桃園有民眾購買中壢忠貞市場某越南法國麵包後,陸續出現疑食物中毒狀況,衛生局針對6樣食材採檢,最快下周結果出爐。圖/桃園衛生局提供

沙門氏桿菌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源自受汙染的動物性食品,人體誤食沙門氏桿菌後,在4至48小時(平均24小時)就會發病,發病時間愈短,症狀愈嚴重。症狀包括下痢、腹痛、寒顫、發燒、噁心、嘔吐,症狀持續2至3天後會痊癒,但有5%的人會成為帶菌者。死亡率為1%以下。

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如果店家食材保存溫度不足,即使食材經過高溫烹煮後,已經將細菌、病毒殺死,但因為處於室溫較高溫度,還是容易使細菌、病毒繁殖,甚至有機會產生毒素。正常程序應將食材保存於4度C以下,民眾購買食物後,也建議於2小時內食用完畢,或及早冷藏保存,避免長時間放置室溫。

楊振昌說,常見的食物中毒包括諾羅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海鮮則有海洋弧菌,肉類則有曲狀桿菌,米飯等澱粉類則常見仙人掌桿菌。過去常見狀況,餐飲從業人員手上有傷口,再以手接觸食物,導致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加上溫度失衡,促使細菌容易滋長,造成食物中毒。他提醒,從業人員應佩戴手套等,避免直接接觸食材。

圖/pixabay

依據「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第5條規定:「食品從業人員於食品作業場所內工作時,應穿戴整齊之工作衣帽(鞋),以防頭髮、頭屑及夾雜物落入食品中,必要時應戴口罩。」

沙門氏桿菌不耐熱,於60℃加熱20分鐘即被殺滅,故食品應充分加熱,並立即食用,加熱後食品應防止交叉感染,生食及熟食所使用之容器、刀具、砧板應分開,勿混合使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