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麵包釀食物中毒 專家告訴你常見原因 |2023.08.05 語音朗讀 144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桃園有民眾到中壢忠貞市場知名的越南法國麵包店購買餐點後,陸續出現疑食物中毒狀況,衛生局昨天再查核現場無營業。圖/桃園市政府衛生局提供 【本報台北訊】桃園市中壢區忠貞市場某攤商販售越南法國麵包疑釀食物中毒,至今已有340人通報。據醫院通報院方人體檢驗報告,部分為沙門氏桿菌及輪狀病毒感染。專家表示,食物煮熟後若保存溫度不足,就會滋生細菌、病毒,最常見的食物中毒原因以諾羅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為最大宗。自8月3日起,桃園市衛生局陸續接獲民眾通報,赴桃園中壢忠貞市場內某攤商購買越南法國麵包,食用後出現腹瀉、嘔吐、發燒等不適症狀。衛生局立即至現場稽查作業場所環境衛生,查有冷凍冰箱溫度不足、有病媒蹤跡、作業人員配戴飾品、食材未落實離地及覆蓋等14項缺失,已依法勒令停業。桃園有民眾購買中壢忠貞市場某越南法國麵包後,陸續出現疑食物中毒狀況,衛生局針對6樣食材採檢,最快下周結果出爐。圖/桃園衛生局提供沙門氏桿菌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源自受汙染的動物性食品,人體誤食沙門氏桿菌後,在4至48小時(平均24小時)就會發病,發病時間愈短,症狀愈嚴重。症狀包括下痢、腹痛、寒顫、發燒、噁心、嘔吐,症狀持續2至3天後會痊癒,但有5%的人會成為帶菌者。死亡率為1%以下。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如果店家食材保存溫度不足,即使食材經過高溫烹煮後,已經將細菌、病毒殺死,但因為處於室溫較高溫度,還是容易使細菌、病毒繁殖,甚至有機會產生毒素。正常程序應將食材保存於4度C以下,民眾購買食物後,也建議於2小時內食用完畢,或及早冷藏保存,避免長時間放置室溫。楊振昌說,常見的食物中毒包括諾羅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海鮮則有海洋弧菌,肉類則有曲狀桿菌,米飯等澱粉類則常見仙人掌桿菌。過去常見狀況,餐飲從業人員手上有傷口,再以手接觸食物,導致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加上溫度失衡,促使細菌容易滋長,造成食物中毒。他提醒,從業人員應佩戴手套等,避免直接接觸食材。圖/pixabay依據「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第5條規定:「食品從業人員於食品作業場所內工作時,應穿戴整齊之工作衣帽(鞋),以防頭髮、頭屑及夾雜物落入食品中,必要時應戴口罩。」沙門氏桿菌不耐熱,於60℃加熱20分鐘即被殺滅,故食品應充分加熱,並立即食用,加熱後食品應防止交叉感染,生食及熟食所使用之容器、刀具、砧板應分開,勿混合使用。 前一篇文章 中南部未來一周仍會降雨 氣象局曝原因 下一篇文章 U12世界杯/胡智為肯定中華小將實力 美隊教練:專注取勝 熱門新聞 01【詩】追光者2025.09.0802【詩】蠟燭2025.09.1203佛大、南華校長 回山禮拜星雲大師 2025.09.0604【視覺DJ】礁石間的驚喜2025.09.0705南天寺供僧 願平安幸福照五洲2025.09.0806【論愛談情】AA制 是平等還是計較?2025.09.0907非漢語系協會創會法師 訪瑞典佛光山2025.09.0808巴西佛光人捐贈物資 慈善機構致謝2025.09.0609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⑲2025.09.0610【閃文集】從情書到文學的永恆之花2025.09.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總統:在野修財劃法 鑄大錯16縣市爭補助款 盼比修法前多柯文哲交保 北檢抗告狀今送高院第4艘千噸級 海巡署花蓮艦成軍國光臨時站拆除 擬闢建廣場中央發函業者 台東反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