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教育部最近公布私立大學獎助要點,學生英檢通過率、實習及就業輔導、體育評鑑首度列入獎助指標,藉此鼓勵提升學生最需要的英文能力、就業競爭力及體能。
教育部每年獎補助私立大學三十三億元,早期補助、獎助各占五成,為激勵大學提升辦學素質,新訂的「獎勵私立大學校院校務發展計畫要點」,把競爭性的獎助金提高到七成,按師生人頭計算的補助減為三成,且具體條列獎補助標準。
未來補助私立大學依學校規模(師生人數)、投入資源及助學金核配經費,部分金額直接補助弱勢生,不給學校,學生依家庭收入每年補助學雜費一萬至三萬三千元不等,由教育部及學校分攤。
獎助標準則分為大學評鑑、教育特色、政策績效、經費支用執行等指標,其中大學評鑑除了要看校務評鑑、系所評鑑,還要看專案評鑑的「體育訪視」,包括體育教學與研究、活動與競賽、行政與服務等。
至於最攸關學生的教育特色,包括教學、研究、學輔三項,分為質化及量化指標,量化指標包括專任教師授課情形、學生參與實務實習、畢業生流向以及生涯發展規畫、學生英語檢定通過率以及外籍生、僑生、交換生人數等。
教育部表示,這兩年為鼓勵大學加強國際化,專案補助大學招收外籍生,但把學生通過英檢率當成獎助指標是首次,採認標準包括全民英檢中級測驗及同等級的托福、IELTS、多益、劍橋分級測驗、劍橋國際商務英語能力測驗(BULATS)、外語能力測驗(FLPT)、大學英語能力測驗(CSEPT)等八種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