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區變觀光區 推銷CD兼租車

 |2008.05.29
210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面對無止盡的泥漿,當地人採取「另類方法」,就是從神密學的角度來分析問題。民間流傳很廣的傳言認為,是鑽井公司拉賓多觸怒了當地的樹神,因此當地人從各地請來宗教人士,進行儀式請樹神息怒。

甚至政府工作隊也做類似的「法事」,一名發言人就說,工作隊已雇人進行祈求降雨,以便把泥漿衝走。可想而知,一點效果也沒有。

但泥漿噴射也帶給當地人一些賺錢機會。為吸引好奇的參觀者,當地一家飯店更名為「泥湖」。在通往泥漿區的路口,當地人會設置路障,向過往車輛收取過路費,還有人推銷這件事的「故事CD」,封面是慘不忍睹的災難照。還有人向遊客提供租車服務,只要花一美元,遊客就可以乘摩托車到達泥漿噴發地點參觀。

當地一個難民營住著二千多名無家可歸的村民,他們的居住條件很差。難民營所在地原來是一個集散市場,人們就在貨攤上擺放簡陋的設備,和羊群與垃圾擠在一起。

拉賓多公司向難民營的村民提供食品、簡易診所和臨時清真寺,但村民們從來沒停止抱怨過,他們總認為食物太差、泥漿可能危害身體,並覺得呼吸困難,身上常長皮疹。

難民最愛抱怨的還是錢。在印尼政府的要求下,拉賓多公司同意向村民支付總額為四億一千二百萬美元的賠償金,首批支付百分之二十,剩下的兩年內付清。現年四十五歲的麗婭提說,這些根本不夠。她拒絕拉賓多公司答應支付給她的四千五百美元,因為這筆錢根本不足以買套新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